
2024年,开立医疗营收下降5.02%,归母净利润同比大跌68.67%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李路
DeepSeek爆火后,各行各业都加速引入AI技术,医疗行业也不例外。总体来看,对AI投入更早的是医院的影像科及其供给方医疗设备生产商。在刚刚结束的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下称CMEF)上,医疗设备厂家展出的产品中,AI功能几乎成为标配。
聚焦医疗器械AI赛道,跑在前列的公司之一是国产超声企业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开立医疗,300633.SZ)。早在2016年,该公司就开始布局AI技术。在此次CMEF上,开立医疗也展出了河图S80和梦溪P80搭载全新C-field+天工智能平台,全新定义超高端智能超声。
虽然开立医疗作为国内超声及内镜器械龙头企业在技术上保持了领先,但其背后也存在不小的困局。从公司近期披露的2024年报可以看出,由于受到医院招采放缓影响,当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5.02%,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大跌68.67%。
“基本盘”受冲击
年报显示,2024年开立医疗实现营业收入20.14亿元,同比下降5.02%;实现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大跌68.67%。
对于2024年业绩的震荡,公司给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年国内医疗机构终端的医疗设备招采活动减少,超声、内镜等医疗设备行业的全年招标总额下降明显,导致公司国内业务收入有所下滑;二是国内医疗设备行业竞争加剧,医疗设备的集采项目日渐增多,产品销售毛利率承压;三是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战略投入,加大对新产品线的支持,引进各类研发、销售人才,公司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同比均增加。
在这三个原因中,对开立医疗冲击最大的当属第一个原因。
目前,该公司业务主要包括超声医学影像、消化与呼吸内镜、微创外科产品和心血管介入产品四大块。其中,彩超业务收入和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收入是最主要的两个来源,2024年分别贡献了总营收的58.75%和39.50%。年内这两类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83亿元和7.95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3.26%和6.44%,由此导致了公司整体业绩的下滑。
那么,这两类业务的阻力来自哪里?根据公司董秘李浩在业绩交流会上的介绍,压力主要来自国内市场,背后根源是设备更新政策在3月份提出以后,进展没有预期顺利。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翻阅资料看到,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及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以旧换新”政策出台后,市场预期医疗设备的市场需求将有望扩容。
据李浩介绍,国内“以旧换新”政策于2024年上半年启动,下半年开始落地,但由于刚开始,涉及的地方比较多,2024年医疗设备行业总共批复的采购项目大概是600多亿元,但最终完成招标采购的项目仅约10%。
具体而言,2024年全国超声设备的招标总量约(同比)下降15%,开立医疗收到的需求同步下降;内镜全行业的招标总量虽然与上年基本持平,但由于公司投入策略调整,导致2024年市场占有率下降了1个百分点,最终也影响了公司内镜设备的销售数量。
值得关注的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虽然影响公司2024年业绩的是一个非持续性因素,但查阅公司近年财报可以看到,公司已进入增长失速期。2022年和2023年公司营收增速分别为22.02%和20.29%,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9.57%和22.88%,算上2024年,已经连续三年出现营收利润增速下降趋势。
开立医疗近10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
2025年能期待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转机在哪里?公司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讲了一个未完待续的故事,即2024年没有落地完成的“以旧换新”项目预计会在2025年实现落地。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1月,超声设备销售额与数量分别同比增长48%和54%以上,CT设备(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53%,超高端及光子CT设备采购占比提升。2025年2月,软镜采购金额达5亿元,同比增长62%,手术机器人采购金额为3.3亿元,同比大增266%。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国内医疗设备采购正在走出“寒冬”。
开立医疗副总裁陈刚表示,行业自去年开始一直在期盼设备更新政策和带量采购,而真正执行是从今年一季度开始,目前部分省份第一批采购已经落地。基于此,公司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估计2025年的情况会明显比2024年好,公司初步预计各个品类的招采情况至少比去年要多20%。不过,有了2024年从期待到落空的经验,管理层也坦言推进节奏如何,暂时还判断不了。
除此之外,据开立医疗方面介绍,经过近两年的市场团队建设,公司微创外科产品线已经逐渐完善起来,目标是在2025年进入“微创外科前五”。公司第四个业务板块即心血管介入业务也有发展空间。据披露,2024年是省际联盟集采项目执行的第一年,公司IVUS产品获得临床认可并以高于行业同类产品的价格中选后,公司持续通过紧密的医工结合和学术推广,推动产品的终端覆盖和市场份额提升。
可以看出,开立医疗除对传统业务市场放量予以期待外,还将目光投向第三增长曲线的培育。但客观来讲,公司的微创外科和心血管介入产品目前仅贡献了公司收入的1.48%,距离能够对冲公司对单一产品类型依赖带来的风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在美国加征关税影响下,市场对开立医疗心血管产品海外发展前景也表示了担忧。对此,陈刚在CMEF期间回应称,美国市场收入在公司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不到2%,因此关税调整对公司影响有限。此外,美国代理商已提前进行了适当备货,这进一步减少了关税政策对短期销售的影响。未来,公司计划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投入,重点在欧洲、俄罗斯、印度、拉美等地区拓展布局,以构建抗风险能力。
投时关键词:开立医疗(300633.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