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搅长江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藏深浦,系长松。直待云收月在空。
这首词是元代画家吴镇的作品,名为《渔父》。渔父不是渔夫,而是隐士。隐逸文化在元代很盛行,读书人缺少晋升之路,只能寄情山水搞艺术创作。在他们看来,自由自在的生活远比劳碌奔波幸福。故此,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把追求精神自由当成首要目的。简单讲,隐逸就是淡泊明志、无欲无求。吴镇填写的这首渔父词,反映的就是这个主题。

吴镇塑造的渔父形象有个显著特点,那就内心强大。长江里的大风大浪都不能扰乱渔父的心志,无论面对什么都显得神情自若。想象一个画面,在旷远幽深的山水间,一位隐士乘坐一条小船,任由江水起伏,不在乎漂到哪里。他不断提升自己内心的力量,寻找真正的自我。当风平浪静,乌云散去,明月当空,渔父还是潇洒闲适的样子。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封建王朝,蒙古人作为游牧民族他们在统治过程中,表现出征服者的姿态。比如有个“四等人”制度,第一等是蒙古,第四等是“南人”泛指原来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吴镇就是南人,哪怕他想要入仕也只能从小吏做起,并且不能担任正职。吴镇幸好有书画为伴,还有很多人的遭遇比他更惨。

也许有人会说,赵子昂就入仕元朝了,职务很高,也受到了皇帝的尊敬。别忘了赵子昂只是个例,他毕竟是元人冠冕。实际上,赵子昂也不断遭受排挤和猜忌。他已经官居一品,还不断要求外放为官,远离京城是非之地。

知道了这些背景知识,就明白吴镇隐居不仕有多么明智了。他找到了爱好,缓解心态上的压抑。吴镇选择隐逸生活不是嘴上说说,他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做的。他甚至很少与江南地区的文化名人交往。说个有意思的故事,黄公望、王蒙、倪瓒,他们三个人相互认识,交流过诗文书画。但吴镇与他们三人没有交集,并不是谁要排挤谁,而是吴镇性格如此不喜欢交际。

吴镇给自己起个名号叫梅花道人,能够反映他的性格和为人。梅花孤傲高洁,吴镇把自己比作梅花。他在院子周围种满了梅花,就是希望坚持自己的信仰。吴镇的祖上经商,从事海运贸易,是江南有名的富商。随着时代变迁,到了吴镇这一辈生活相当贫苦。吴镇年轻的时候学过卜算之术,晚年为了糊口还给人看相。

从吴镇作品里可以看出人品和诗品、画品的关系。他在画中描摹江南水乡的润朗韵味,他在诗中描写江南隐士的超逸人格。只有甘于平凡的人,才能在作品中表达出高雅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