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的网络视听发展图景——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综述

我的广电视界 2025-04-07 22:08:48

原创 王禹

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3月27日至29日的成都,春意盎然,街角的玉兰花与满城的网络视听元素撞了个满怀,以“极视听·强赋能”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仿佛与成都共同绘就了一幅春风拂面的水墨画,为远道而来的网络视听人编织一场春日限定的诗与远方。

15项“视听+”计划发布,12个产业基地、项目得以推介和对接,57个项目成功签约,促成总投资额高达221亿;举办50余场市民互动活动,30余家企业参展,近500位嘉宾进行演讲分享……

全网传播超32亿次,全网热搜上榜45次,微博衍生话题阅读量超1.3亿人次,抖音、快手话题播放量1.1亿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KOL覆盖粉丝超28.9亿……

以人民为中心、以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为目的、以精品创作为引擎、以强化技术引领为支撑、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动能……一系列重要成果和举措,不仅勾勒出奋进中的网络视听发展图景,更彰显了全国网络视听行业在创新中不断求新求变,在发展中持续赋能千行百业的壮阔前景。

“击鼓催征稳驭舟”打造广电视听第一增长引擎

大会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网络视听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91亿,城镇网民使用率达99.1%;网络视听市场总规模达1.22万亿元;网络视听从业企业总量突破75万家,小微企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蓄水池”;网络文艺创作活力满满,网络视听向“数字生活基座”跃迁……

一条条展现行业多维度强劲活力并令人振奋的数据,一个个精品创作计划的持续推出——全国网络视听行业将发展目标化作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落细于一次次精心谋划,践行于一次次挑灯夜战,兑现于一场场“精品之约”,满足人民群众对网络视听的新期待与幸福感,成为网络视听行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动能。

“过去的一年,网络视听行业整体发展持续向好,取得一系列新突破新成效,日益成为党的创新理论重要宣传阵地;精品创作丰富多元,大屏小屏协同传播,正能量获得大流量;行业发展向上向好,微短剧成为新增长点;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行业生态持续优化”……举旗定向、纲举目张,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掷地有声,以强有力的数据和实绩,铺展开2024年以来网络视听行业的奋斗景象,这是中国网络视听行业发展过程中奋发图强的生动写照。

在世界纷繁复杂的变换中,网络视听行业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

这是一份提振信心的成绩单——“视听新时代”短视频宣传矩阵全年推送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短视频1190条,总播放量超523亿次;广播电视媒体5个客户端下载量过亿,5个账号矩阵粉丝量超过5千万;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总粉丝量近29亿,全年开展60余场跨区域大型全媒体行动,亿次级传播成为常态……网络视听主流表达呈现新样态,成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重要力量。

这是一份传递决心的成绩单——全年在总台和省级卫视共有26部网络剧、30余部微短剧播出,“网台同播”剧达到80部;开展“微短剧+”行动,实施“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等创作计划,微短剧创作活力迸发、有效赋能千行百业;网络视听文艺首次纳入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评奖,7部作品获奖,网络剧首次纳入“飞天奖”评奖……精品创作呈现创新表达,在反映大主题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紧贴现实生活的烟火气,创新创意其叙事理念与叙事表达,构建起颇具中国风格的网络视听版图。

这是一份振奋人心的成绩单——截至2024年底,网络视频用户达10.7亿人。特别是微短剧用户达6.62亿人、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35%,在海外影响力显著增强……

“我们将全力打造科普视听新生态,深化网络视听技术与科普创作的融合应用;着力创新科普传播的新模式,开展线上线下、产学研用联动的科普实践;让我们携手同行,以视听之力点燃全民的科学热情,共同谱写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华章。”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物理学家杜祥琬院士,代表全体科学家宣读《“知识就是力量”科普视听行动宣言》为大会注入科技的力量。

大会汇聚了一大批创作计划和视听行动得以推出,成为大会诸多活动中重要的亮点之一。由7位院士与国家广电总局主要领导共同见证的“科普视听行动”,为视听赋能千行百业、科普未来万象更新画上全新注脚。由此延展开来,“2025全国视听文艺进校园活动”正式起航;“2025年‘视听中国 全球播映’”启动,推动多语种中国优秀视听节目在全球主流媒体播出;“网络视听精品扶持专项基金”的成立,将在推动网络视听精品创作等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网络视听助力中国品牌日活动”,解锁优秀国产品牌发展壮大的成功密码;“品牌中国公益行”,定格品牌公益事业的暖心瞬间;“微短剧里看品牌”搭建品牌与消费者生动互动、情感共鸣的重要桥梁,让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大会同期发布2024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11大类别共144部年度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而鼓励具有艺术创新精神、丰富视听艺术表达的好创意、好作品的2024-2025年“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节目,43部网络视听节目入选;“跟着微短剧学经典”创作计划的启动,彰显了“微短剧+”的赋能优势,其中首批入选的《资治通鉴》,将沉淀千年的史学典范以微短剧形式呈现给观众,打造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接力;《世说新语》不仅是一部记录魏晋风骨的文言志人的小说集,更承载中华文明5000年的重要文化符号。

《网络视听系列教材》的正式发布,标志着网络视听行业有了属于自己的专属教材,对于推动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网络视听 MCN机构综合评价体系”,成为评估网络视听MCN机构综合实力与表现的重要依据;“网络视听赋能千行百业”研究报告,为网络视听行业提供慢观察、冷思考;“微短剧+”产业价值指数观察报告,则深度解析微短剧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与未来趋势,《报告》显示,已有近30个省级自治区,推出超40个地方微短剧相关创作项目,将广电总局六大创作计划细化为超过150个创作方向。2024年,国家广电总局公布了7批次共185部“微短剧+”创作计划推荐剧目,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作热情,吸引了传统主流媒体、专业影视机构等纷纷入局,全面扩大了微短剧创作内容,形成了微短剧行业的大合唱。

“跟着微短剧学榜样”创作计划启动,通过设立“新时代榜样选题库”,精准聚焦新时代榜样人物和事迹,将微短剧的娱乐性与主流价值引导性相结合,为文化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微短剧版权保护联合专家小组”成立以及“中国微短剧版权服务平台”暨“微短剧版权保护和服务计划”发布,见证和推动了短剧版权保护的发展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微短剧名城二次攀峰计划发布,中共杭州市临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威阐述了临平从原有“513”体系升级为“615”微短剧体系的核心所在。临平是全国建立的第一个以微短剧为主的影视拍摄基地,从2023年11月份开始运营,已有500多个长剧、短剧剧组已经拍摄完成;正在推进“影视+文旅”基地建设,让人人都是短剧主角成为现实;同时,临平通过加大短剧编剧的培养力度、发挥“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完善短剧审查机制、解决侵权盗版等问题,让“我负责阳光语录,你负责茁壮成长”的营商环境催生出更多精品之作。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所传递出来的“热”扑面而来,既有参会嘉宾带来的热情,也有发展数据之热,从话题之热到未来发展之期盼,显然,大会赋予了打造广电视听第一增长引擎的重要动能。

“文章合为时而著”

纵论精品创作名场面

精品创作是网络视听的立足之本,国家广电总局将精品工程列入2025年十大重点工作之首,再次彰显了广电总局引领全行业从“精”而行的决心。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台长、总编辑龚政文亮出了2024年的成绩单,芒果TV会员规模突破7300万,收入占比接近50%。“2024年,以“中国式现代化光明行”主题为牵引,一批焕发着时代光芒和时尚气质的芒果视听作品喷薄而出。《问苍茫》《小巷人家》《日光之城》入列豆瓣2024年评分最高的10部剧集;《歌手2024》全网传播量1589亿次,《再见爱人4》引发全民思考婚姻问题。5部作品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湖南广电将答好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融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三道时代命题”。

“商业性规则是行业的基石,用市场的规则撑住行业的基础。不能靠政府补贴来养活行业,企业是行业的顶梁柱,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要做好作品、要挣钱、要盈利,反过来再把盈利反哺到行业,让作品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品。”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一语中的网络视听企业的社会责任。

“中国网络视听产业正迈向‘价值引领’的成熟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在主论坛开题报告中阐释,当前的网络视听行业正在经历AI技术赋能下的内容范式革命,“优质”的定义正被重新书写——内容不再局限于“人脑的灵感迸发”,而变为“人机协作的智慧共振”;“视听独奏”到“生态交响”,现实内容的边界正在消解,形成“视听+”的无界生态。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起柱将目光投射在互联网平台,并表示中国广电在已经汇聚60万小时的内容基础上,持续聚合优质资源,谋划建设内容服务网,并不断深化与各种台网的协同,这个“台”不止指广播电视台,更要跟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台网协同,整合聚合各类资源,提供提升精品内容的跨屏跨网汇聚交换的能力,促进优质节目直达基层。

“非常坚定地看好微短剧。”中文在线集团常务副总裁谢广才表示,微短剧就像网络文学让草根有了机会,随着AIGC的发展,每一个人都是艺术家,希望微短剧能够成为未来的处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研究室主任冷凇在开题演讲中表示,网络综艺创作要做“恒星”,不做“流星”。流星是多巴胺,是无思考的笑声;而恒星是内啡肽,是努力去理解节目之后的获得感。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在阐述了精品创作与科技赋能的实践之后,提出了几点思考:希望用户能够尽快看到结合时代情绪的内容;希望行业健康发展不被恶意舆论所裹胁,让创作回归艺术本身,让评论回归艺术本质;长视频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期,希望能够看到更多有创造力和生命力作品。“中国的长视频行业永远是挑战于机遇并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定信心,推动内容创新,优化整个行业生态,让我们中国有更多的好故事能够走向世界被更多人看到。”

“浙江广电以传播力先行,深化新闻与文化同频共振、一体两翼,构建起全内容品类、具有全国影响力、浙江辨识度的浙江精品矩阵。”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赵磊从四个维度阐述了浙江广电在内容、传播、科技等领域的具体实践,即坚守主流价值,打造核心报道的省域创新传播新范式,构建重大主题文化精品创制新矩阵,探索综艺大流量赋能主题宣传新路径;赋予青春品格,重视突出网感质感;强化科技赋能,有效提升颜值价值,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广电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此推动内容生产全领域、全流程的提质增效。

何为精品?显然,很早就有定论,从宏观层面来讲,那就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而从微观视角来看,必须是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艺术作品。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再次为网络视听精品创作提供方向。

正如曹淑敏所谈到的,要推出更多精品,坚持“自上而下”的组织力和“自下而上”的创造力相结合,统筹网络剧、微短剧、纪录片、动画片、综艺节目等各种类型、各种题材,推出更多高品质、有特色的作品。

而大会传递出来的精品创作之话题,正是印证了上述论断,网路视听作品正在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并通过形成良好的精品创作环境和创作生态,让大屏小屏相互赋能,从而构建起跨平台传播新格局。

“力,形之所以奋也”推动技术创新成为网络视听发展最大动能

创新是第一动力,技术创新是推动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亦是推动网络视听跨越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大会上关于技术创新则是高热词之一。

在大会“AIGC与大模型产业应用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的两次发问,引发参会嘉宾的热议。讲话通篇以提问为引,以价值观、创新性和安全性等现实思考解题,阐释了在人工智能时代,网络视听应该坚持什么?应该摒弃什么?讲话以更为深刻的思考,引导行业从业者更加积极地关注网络视听发展的纵深话题,充分起到了抛砖引玉之功效。

“AI成为年轻人爱看的内容是好事,AI是未来,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而年轻人关注AI代表关注未来。B站要起的作用就是要让年轻人更了解AI,能够更快地学习AI。”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为网络视听发展开启AI视角。

“市场风向在变,用户审美在变,技术浪潮在变,我们只能从舒适惯性中跳出来,屏蔽杂音和质疑,尊重AI对视听表达的重塑,尊重年轻人对世界的看法,尊重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思考。并且将这种“尊重”转化为行动,向不可预期的每一次技术和内容的创新致敬。”阿里大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樊路远表示,面对内容和技术创新的态度,不迷信IP流量神话,不以惯性经验内耗,不在流行中寻找爆款。优酷坚信求新就是求好,出奇就会出色,有趣才能有戏,用心创作每一部精品才是我们对每一个用户的尊重。

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葛莱看来,先进技术已经成为最具活性的“破壁”力量。江苏广电总台积极应对,全新组建人工智能融媒应用中心,进一步赋能新闻事件,释放一体效能;赋能精品创制,激发破圈效应;赋能平台打造,构建传播旗舰,并积极打造应用多模态的技术,与用户能够共同打造双向奔赴的互动生态。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沈文海谈到,咪咕作为数字内容领域的新媒体国家队,通过铸就科技创新成色,放大视听技术价值,打造超高清端到端的领先技术,推出全球第一辆5g+8k转播车,入选百项共和国印记见证物;构建元宇宙内容基座,推出云渲染工具,打造人物场模型,重建边际能力;推进AI体系化发展,发挥中国移动九天大模型优势,叠加DeepSeek能力,布局智能观赛,智创彩铃,智慧文博,AIGC生产管线,智能体等AI应用,重塑内容创作与传播形态,提供全场景智能化视听体验。

华数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华数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鲍林强介绍说,2024年,华数传媒种了“三棵科技树”。第一棵树是算力土壤,自主研发了华数算力调度平台,统筹了华数能够所及的所有算力,支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全面支撑;第二棵科技树叫做“模型匠”,研发了很多垂直模型,覆盖了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第三课树是“人间烟火”,把技术概念转变成触手可见的能力。

快手科技联合创始人、内容安全委员会主席杨远熙表示,2024年6月,快手推出全新的创意生产力平台可灵,可灵AI在发布之后,在全球视频创作者和艺术家群体中产生了巨大反响。截至2025年2月,可灵AI累计营业收入已经超过1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我们看到凭借有趣的创意玩法,更低的创作门槛,更高效的生产效率。AIGC已成为平台服务用户的新载体。

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指导,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芒果TV联合主办,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网络视听技术工委会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网络视听技术论坛上,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网络视听技术工作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为深化行业技术交流合作,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我国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在这个饱含希望的春天,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凝聚起广泛共识,网络视听发展之路和创新之变,是如此动人与鲜活。12次大会见证了网络视听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过程,所呈现出奋进中的网络视听发展图景令人振奋,这一图景好生壮哉,是网络视听人不忘初心的最好注脚。

0 阅读:0

我的广电视界

简介:以独特视角解读广播影视行业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