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八星!“四川造”民营火箭“谷神星一号”(遥十)即将发射
近年来,我国航天科技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如同繁花似锦般绚丽夺目。卫星星座规模持续扩大,民营火箭领域更是喜讯连连,佳绩频传。
据了解,备受瞩目的“四川造”第二枚“谷神星一号”(遥十)民营商业运载火箭,在四川资阳闪耀出厂,正式踏入它的逐梦之旅。

“谷神星一号”(遥十)在四川新一代固体飞行器研发生产制造基地里,经历了严谨且精细的制造过程。从复杂的总装、部装环节,到一系列精准入微的电子测试,每一步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智慧。
此次发射计划定在 2 月底或 3 月初,“谷神星一号”(遥十)将肩负起“一箭八星”的重大使命,这一宏伟任务无疑展现了我国民营航天事业的雄厚实力和无畏勇气。
值得一提的是,该火箭的零部件及发动机于去年 12 月 9 日全部运抵,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我国民营企业凭借卓越的技术和高效的协作,成功完成了火箭的总装工作,这一速度令人惊叹。

“谷神星一号”(遥十)火箭自身实力强劲,它直径达 1.4 米,长度约 20 米,总重量约 33 吨,这样的规格赋予了它强大的运载能力。那么,这颗“民营航天之星”——“谷神星一号”到底还隐藏着哪些令人称奇的厉害之处呢?
谷神星一号遥十发射有何难点谷神星一号作为我国民营火箭的明星产品,近些年执行了16次发射任务,为20家卫星客户发射了63颗不同功能的商业卫星,取得了不错的口碑成绩。那么,谷神星一号遥十发射突破哪些难点?
第一、“一箭八星”复杂载荷部署:多星适配与精准分离,“谷神星一号”(遥十)需将8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对卫星适配器设计与分离时序控制提出极高要求。每颗卫星的轨道参数、释放顺序需精确协调,稍有偏差可能导致碰撞或轨道偏离。

此前的谷神星一号(遥十一)任务中因一级发动机喷管加工异常导致姿态失稳。因此,此次发射任务需确保动力系统全程稳定,为多星分离提供可靠环境。
第二、工艺质量控制的再升级,通过谷神星一号(遥十一)的失败经历中,找到暴露喷管螺钉孔加工缺陷问题的教训。此次遥十需严格贯彻改进后的工艺规程,包括优化碳布层加工、强化检验流程等。
四川资阳新一代制造基地虽完成总装,但需验证两个月快速组装下的质量稳定性,避免生产节奏压缩引发隐性风险。
第三、发射窗口与运输保障的双重考验,计划于2月底至3月初发射,需综合考虑天气条件(如低温、风速)对火箭性能的影响。
同时,火箭从四川资阳出厂至发射场的运输过程中,需确保结构免受震动、温湿度变化等外部干扰,这对包装与运输技术提出挑战。

第四、高密度发射下的资源调配压力,遥十的快速总装与发射进一步考验企业的高效协同能力。供应链管理、测试周期压缩、人员疲劳风险等均需系统化应对,以避免因节奏过快导致细节疏漏。
总结,谷神星一号遥十的发射,既是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是对全流程管理能力的考验。从工艺改进到多星部署,每一步突破都为中国商业航天注入新动能。
谷神星一号遥十发射环境有哪些要求?火箭发射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觉得不就是向天空发射一个运载工具,将人造卫星运抵预定轨道,然而实际上,火箭发射环境要求十分高,那么谷神星一号对火箭发射有哪些要求?
首先、气象条件,谷神星一号可以实现海上发射和陆地发射两种模式,不同环境都存在寒冷、强风或者天气因素不可控的气象环境。

谷神星一号发射需要考虑到低温燃料适应性测试,发射瞬间地面风速需≤8级(约20m/s),避免箭体受侧风干扰姿态失控,发射窗口需避开降雪、冻雨,防止箭体结冰或电子设备受潮。因此,火箭发射需要考虑好气象条件。
其次,轨道适配,我们都听说过窗口期,火箭发射在指定时间内发射,并非随时发射,倘若不在规定时间发射,容易出现发射失败。
因此,谷神星一号遥十为实现“一箭八星”精准入轨,需选择日出/日落前后1小时发射(阳光持续照射卫星太阳能板),每日有效窗口仅10-15分钟。
不仅如此,发射场地的选定也是非常重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低人口密度、开阔地形优势,但冬季沙尘天气可能影响光学跟踪系统。

在选定发射场地后,需要通过陆地运输将火箭运输到指定位置,这2000多公里的陆运需要控制维度在15~25摄氏度,湿度≤60%,采用气垫减震车防止结构损伤。
最后,考虑到环境的适应能力,采用低温涂层技术,火箭外壳涂覆纳米级保温材料,减少极寒导致的燃料管路收缩。
最后谷神星一号遥十火箭发射,通过两个月的快速总装,快速安排发射任务,彰显我国的技术和实力。极寒耐受到分秒必争的窗口锁定,体现中国商业航天正以全域适应能力。为中国航天点赞,为四川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