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丽天老太太出生在金融大都市上海,积蓄百万,每月退休金过万,却过着“三块钱馒头咸菜吃一天”的日子。
寒酸,吝啬?这位看似“抠门”的95岁老人,步履蹒跚,却用“灵魂富有”的行动给大家上了一课!
伍丽天生于1930年的上海,社会尚在动荡之中,日子对普通家庭来说特别难熬,父亲的意外离世,让她的家庭雪上加霜,连读书都成奢望,可生活,总会不经意间给人以喘息的机会,姨妈家的出手相助,伍丽天得以继续读书。
那份来自陌生人的善意,种下一颗改变她命运的种子,却也悄悄长成了一棵改变世界的参天大树,16岁毕业那年,她立下人生誓言:“予人勿念,受人勿忘,灵魂要美,心要善,”这句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话,成为她整个人生的指北针,朝着这个方向,她走得坚定、稳妥,从不后悔。
若只看她退休后的生活,你可能觉得这是个彻底看破红尘的老太太:每天的伙食大概几块钱,馒头就咸菜,月生活费不到300块钱,衣服基本穿个几十年,破了也补补再穿,最便宜的公交,她挤得乐呵呵,而至于那让许多人流口水的5块钱烧饼,她转身的果断绝对能让老板落泪。
老实说,邻居们对她的生活方式有过不少议论:明明手里握着几百万存款,过着月入过万的生活,却舍不得花,明明可以住更舒服的房子,却委屈自己住小公寓,他们不理解她为何要“苛待”自己,可伍丽天淡定得很,嘴角挂着她惯有的笑意:“能用就行,买那么多新衣服干啥?”
反转来了!伍丽天老太太并不是简单节俭,她的每一分扣减开支,都有一个目的地,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她想尽办法,把自己生活中能省的钱,全部攒起来,用于改善那些孩子的学习环境,伍丽天老太太的善举从未高调宣传,她的行动却彻底刷新了“助人为乐”的定义。
她跑遍大大小小的贫困山区小学,看见孩子们缺水,就砸钱打井,看见孩子们在寒风中颤抖,就捐款修门窗,看见教室的桌椅破得不忍直视,她立马翻开钱包买新的,她没有什么华丽辞藻,也不太会做宣传,她的一切,一切都在唯一个字,值!
最震撼人心的,是她卖掉自己的上海市中心房产,这本应该是她养老的底气、晚年的保障,可在她的心里,孩子们有学上,比什么都重要,数百万的房款,全部砸进了江西都昌县的丽天希望小学,这一名字,就写满了她对贫困儿童的执念。
更难让人服气的,是她的身后还有癌症的阴影,查出肺癌后,医生建议她住院治疗,而她,直接一句话怼回去:“我年纪大了,没意义,化疗的钱留给孩子吧,”这一局,连死神都被她冷酷的逻辑吓退了几步。
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在她的人生字典里,付出成了最大收获,这30多年来,她从未把善良挂在嘴边,却用每一分的行动让这两个字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她用自己的退休金,资助了无数家庭困难却品学兼优的孩子,让他们得以追求知识,改变命运,冲出大山。
伍丽天从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她,她也从来没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什么苦,她总说:“人老了就会死,与其花钱治病,不如把钱用到孩子们身上,让他们走出大山,”不是不怕死,而是她知道,还有更多生命需要这个世界的温暖。
她所捐助的希望小学建成后,几百名孩子每一天都在课堂中坚定着未来的步伐,每一次她去学校,孩子们都围着她转,喊着“奶奶”叫得甜到心底,她的善良像灯塔,照亮了一个又一个村庄,让更多孩子看到了山外的大海。
伍丽天老太太的事迹,就像一股强烈的精神冲击波,狠狠撞击我们的物欲、理性、甚至自私的底线,她用自己的“抠门”和“一根筋”,解释了什么叫真正的富有,不是银行存了多少钱,也不是你穿着多少昂贵的品牌,而是你的心有多大,你的视野能有多广。
她教我们一个道理:不需要你成富豪,也不要求你掏空银行卡,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你,如果你愿意从点滴开始,就能成为改变这个世界的那微小但伟大的力量,从上海地铁站里的老太太,到希望小学的孩子们。
这段故事的高潮不是捐助的钱,也不是她拒绝治疗肺癌的那一刻,而是她生活里每一天的坚持,她在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一个简朴但涛天的善意,伍丽天,没有高调炫耀,也没有留下什么宏伟遗产,她只有一句话:“付出,就是最大的收获。”
这句话,也许才是这个物欲横流时代最稀缺的灵魂暴击,如果我们能从她的故事里感受到一点温度,听到一点召唤,那或许是善意在我们心中再次发芽,今天,献上所有的敬意,这是她配得上的,甚至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因为她的存在,不是改变世界,而是告诉我们如何先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