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不给台阶下,特朗普恼羞成怒,下令启动所谓的“232调查”。面对美方咄咄逼人的姿态,中方早已有所准备,这一次,中方先发制人,不给美方可乘之机。那么,特朗普下令启动所谓的“232调查”,传递出什么信号?中方又是如何先发制人的?
当地时间4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美国商务部针对从国外进口的关键矿产启动所谓的“232调查”,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据悉,“232调查”就是打着所谓“国家安全”的旗号,对包括钴、镍以及其他17种稀土在内的关键矿产展开调查。
由于美国对相关矿产的开采加工量较少,而中国则生产了全球99%的稀土,因此,外界认为,这是美国在为稀土领域对华升级制裁饵寻找借口,试图进一步对华施压的体现。在中美贸易博弈持续升级的背景下,特朗普此举无疑会进一步冲击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此次升级对华制裁,是因为中方没按美方的剧本走。此前,美国一边对华挥舞制裁大棒,一边却向中国喊话,声称正在“等中方主动来电”,想让中方“主动求和”。此举一方面是为了向外界表明美国对华强硬的态度,另一方面是想营造“中国对美示弱”“美国掌握主动权”的假象,以维护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威信。
但特朗普显然打错了算盘。在美国实施“对等关税”后,中方积极和其他国家展开沟通,共同应对国际挑战,但却始终没给美方打去电话。眼看交锋陷入僵局,特朗普政府曾低调对华服软,宣布豁免部分中国商品。但即便如此,中方依旧没给美方台阶下。
对于美方豁免部分产品关税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作出公开回应称,事实已经证明,美国滥施关税损人害己,中方敦促美方放弃极限施压的错误做法,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问题。换言之,美方要想促成中美对话,需要取消对华不平等制裁,并遵守中方提出的前提条件,让中方看到美方切切实实的诚意。
事实上,在特朗普下令启动所谓的“232调查”之前,中方已经先发制人。本月初,商务部宣布对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并强调此举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并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也就是说,就算美国未来依据所谓的“232调查”对中国稀土加征关税也没用,中美之间的关键矿产交易早已陷入停滞。
中方的先发制人,挑动了美国相关产业的敏感神经。有报道称,为了躲避中国的稀土供应链,美国国防部曾试图寻找其他材料,来制造适用于F-35战斗机零件,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因为相关供应链已经被中国牢牢掌握在手中。
尽管美国拥有部分稀土库存,但这些储备难以长期支撑美国的国防需求。而有美国空军官员也发出警告称,如果中国升级行动,将对美国国防工业造成“更大的伤害”。由此可见,对于美方施压,中方的反制精准有力,如果美方执意扩大纷争,最终受伤的只会是美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