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都只是时代里的一朵浪花,大潮来的时候,大家都会被裹挟其中,有些倒霉的,会被卷死在沙滩上。
你很难想象,在国泰民安的今天,真的会有饿死人的,而且饿死的这个人,还是个211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这名女生已经33岁,211大学会计专业毕业,也不工作,就一直在全力以赴考公,结果笔试成绩还不错,甚至还有笔试第一的,但面试都没过。

女生家里条件不好,然后也不工作,全靠家里借钱供养她这种,全力以赴考编的行为,最终女孩得了抑郁症,饿死在了出租屋里。
甚至因为是未婚的骨灰,家里人也不愿意带回家里,一个好好的211大学毕业的,人生居然以这种方式结束了,实在是令人唏嘘,而大学生群体面对就业难的问题,实际上很普遍,只不过这个女孩的事情,实在是太极端了。
家里条件不好,实际上并不适合毕业了不工作,把全部时间都用来考编,完全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考试,这种对编制疯狂的执着,很容易让人想起清朝的一部小说《儒林外史》。

范进中举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今天不讲范进,讲另外一个人,也是个女性被饿死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王玉辉。
他是个六十多岁的穷秀才,跟范进中举前的境况一样,是各种的不受待见,既做不了官,也种不了地,一直以道德楷模自居,标榜的都是儒家礼仪那一套东西。
像王玉辉这样的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认为自己完全就是怀才不遇,一直没有好的机会,如果给他一个机会,也一定能够扬名立万。
巧的是,在他六十多岁这一年,真的就有这么一个“机会”,不过这机会,起因却是因为一起丧事,因为王玉辉三女儿的女婿死了。

女婿死了,女儿自然是很伤心,悲愤欲绝的时候,说了句父亲都这么惨了,如今老公死了,怎么能忍心再让父亲养活呢,不如跟我夫君一起去了。
这三女儿的公婆还是很明事理的,说这蝼蚁尚且偷生,我们会养你的,放心吧,结果这话被王玉辉听到了,突然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明清时代,是个贞洁烈女特别多的时代,如果除了一个贞洁烈女,朝廷是要赐匾表彰的吗,这就是所谓的贞节牌坊,这是中央级别的赏赐,一旦有了这个,王玉辉顿时就能名声在外,身价百倍。

如果王玉辉的三女儿,真的给劳动殉节,主动饿死了,那么朝廷肯定会下令表彰的,于是王玉辉就主动对女儿说,你的这个想法,可是青史留名的,我支持你。
做老爹的,脚软鼓动女儿去死,真的是丧尽人伦,而这恰恰又是在以最高礼仪的名义下进行的,最后的结果是,王玉辉的三女儿真的就饿死了。
后来跟王玉辉想的一样,事情报上去,果然朝廷表彰,当地官员更是大摆宴席,把王玉辉请来,热热闹闹,这是王玉辉人生最高光的时刻,只可惜这个高光时刻,是那一条饿死的人命换来的。

为什么要饿死呢,因为读书人,没有第二条路走,八股文根本不是罪魁祸首,真正可怕的是,读书人根本就没有第二条路,你就只有科举这一条路,把人生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这个上面。
现代社会,关于读书,尤其是考编,跟古代没有本质区别,所有人都盯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多少人为此耗费了大量的青春的心血。
好一点的是,我们其实是有别的选择,考编很好,但真的不是唯一的路,另外最重要的是,范进是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他是读书人。

而现代的大学生,就数量上而言,基本上完全就是普通人了,活着的方式很多,如果全部都盯着考编,那就是新的八股,看看后世对八股的批判多厉害,你就明白,当你眼里只有一条路的时候,是多么的悲哀。
年轻人的路很多,一定不要把自己局限死,你可以一直考编,前提是必须自己能够养活自己,活着永远都是一切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