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嚼(dǎo jiào)指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快速进食经过一段时间后,在休息时间或晚上将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这种现象来自远古遗传,食草动物天敌较多,白天寻找到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它们就快速进食,然后返回安全之地,将未消化的食物进行反刍,进一步促进消化、吸收。

牛羊等一些草食动物,所食植物的纤维比较难消化,都要通过倒嚼咀嚼以利消化吸收。牛羊倒嚼时上下颌骨转动幅度大,在晋西北方言中,看到一个人狼吞虎咽,吃相难看,且常常发出咀嚼食物的声音时会戏称“倒嚼”。如“你吃饭跟倒嚼似的。”

“起草”是用书面语言将作者的构思物化为文章。语出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后汉书•百官志三》:“一曹有六人,主作文书起草。”意思是一个官署有六个人,主要是把构思用书面语言转化为文书内容。如起草文件,起草报告等等。

在晋西北方言中,“起草”也指雌性动物发情时的表现。《蜀语》:“雌思雄曰起草。”原因是雌性动物多于名称前冠以“草”,如草驴、草鸡等。故而母畜发情多用“起草”,如“你家母驴起草了,最紧要好汉看管。”多指马匹、骡子、毛驴。

“骚骒(kè)”中的“骚” 《说文解字》:“骚,摩马。人曰搔,马曰骚,其意一也。摩马指刷马。”在这里指淫荡、轻佻,代指发情。“骒”指母马,泛指雌性牲畜,如骒骡子指母骡子、骒驼指母骆驼等。

“骚骒”指母马、母驴、母骡子发情期间的表现,焦躁不安,找寻如意郎君的样子。如“我家的马骚骒了,这几天拉都拉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