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军区司令孙洪道在饭店遭地痞挑衅,司令说:知道我是谁吗

缘史记 2025-03-07 14:28:24
前言

“这个包间我现在要用,赶紧给我滚!”

你晓得我是谁不?咋的,上来就赶人走!

我管你是谁?在我的地儿,你就得管我叫天王老子!

1981年,在陕西省铜川市的一个饭店里有这么一段对话。当时有一方被流氓地痞装腔作势地要撵走,而这一方正是刚上任一年的陕西省军区司令员孙洪道。

孙洪道正在铜川办差,没成想,吃个简餐的时候碰上当地的小混混了。冷不丁遇上这种事,孙洪道不但没发火,反而笑了。他瞅了瞅自己身上的便装,打个手势让身边的警卫先别行动,打算换个法子。他就回想起之前接到调任时上级领导跟他的谈话了。

【我看你适合去陕西】

1956年的时候,孙洪道就已经被授予“大校”军衔。在那之后,他不但作战经验特别丰富,还被派去管理地方,当起了地方的父母官。

在担任陕西军区司令员之前,上级跟他多次说起陕西的情况,重点有两大难题:

就这样,孙洪道被上级亲自点为合适的人选。

在老革命的队伍当中,那些带过兵、打过仗的人,大多都和老百姓有着深入的往来。这就是为啥好多人会被派到以前待过的地方去做地方官员(通常当书记的比较多)的原因。

大概14岁的时候,孙洪道被刚在江西大山里打了胜仗的刘伯承给“捡”走,接着,刘伯承就让孙洪道做他身边的警卫员了。

说是警卫员,其实这是一种培养方式。刘伯承打小就没了父亲,少年时吃尽了颠沛流离的苦头。他见到孙洪道后,心里就特别怜惜。而且,刘伯承一直都跟官兵们强调“得爱护革命的好苗子”。所以,在1932年秋担任工农红军参谋长之后,他一路上收留了不少像孙洪道这样的孩子。

孙洪道可厉害,他特别有耐心,还机灵又刻苦。就说练刺刀吧,别人练半天就完事儿了,他能少睡俩小时觉,大半夜的不睡觉还加练。还有练填钢砂速度的时候,手都破皮好几天了,也没见他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他特别倔强又坚韧,所以能在刘伯承身边当新兵当挺长时间。孙洪道是四川人,人长得瘦瘦的,个子看起来也不高,就因为这样,那时候刘伯承老是管他叫“娃娃兵”。

就是这个娃娃兵,从抗日战争开始,一路打到解放战争,等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他才刚刚30岁。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啥都得重新建设,正是孙洪道这样的人才大显身手的好时候。可1950年朝鲜战争一爆发,孙洪道啥都没说,就决定去当志愿军,跑到朝鲜去了。他打仗特别勇猛,梁兴初就把他收到自己手底下了。

梁兴初带兵那可是出了名的勇猛。在朝鲜战场上,他手底下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当兵的,都勇猛得不得了,为了胜利,那可都是敢直接豁出命去的。

有这样的长官带着,孙洪道那可不光是战功特别多,还一个劲儿地拼命。在抗美援朝战争里特有名的攻占戛日岭那场战斗当中,那时候担任342团团长的孙洪道,可是带头立了大功。

孙洪道在岭下把缴获的美国大头皮鞋一脱,带着兵一路光着脚踩在一尺多深的积雪里就往峰顶奔去,这就是为了能悄悄儿地把敌人打个措手不及。

孙洪道一次次拼命打仗,每次都能取得胜利,他手底下的兵也就越带越多。最开始,他当上了112师和114师的副师长,后来到了1968年,他49岁的时候,就升职成为陆军第50军的军长。

当然,在1955年到1956年共和国将领授衔的时候,他就已经被授予大校军衔了。

1978年的时候,好多革命同志都被上级派回自己的家乡,去辅助三线建设的相关工作。孙洪道,也被上级派回四川省了,一开始他担任四川省委常委,后来又成为成都市委的第一书记。

孙洪道当了将近两年的市委书记,在这期间,他对民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地方治理也做得很好,积累了不少管理经验。他工作干得相当出色,所以在1980年的时候,当时各地干部调任很频繁,这个节骨眼儿上,上级就选中他到陕西去任职。

老孙,我觉着你特别适合到陕西去。你这人主意多。你到那儿之后,可不许抱怨,要是碰到难处了,咱们一块儿解决就成。

孙洪道当时还有点纳闷,心想又能有啥不得了的新情况让他抱怨。可到了陕西之后,他很快就碰到好些个“下马威”,这才懂了上级的意图。

【1980年的铜川市】

1980年5月的时候,孙洪道就转到陕西去了。他,当了省军区司令员。要知道,那时候全国的三线建设都快搞完了,内地建设开始有了新的气象。

在孙洪道那儿,1983年末国家下达“军转工”指示之前,除了得给一部分干部安排新工作之外,他管着的军队和地方主要的往来,就是一起搞基础工程建设,还有帮忙管管省内的治安。

孙洪道的工作内容里,首当其冲的肯定是对民情、民意、民生的探查。前面说过,在这方面,共产党干部其实特别了解,以前是和老百姓一起闹革命,现在是跟老百姓一道搞建设。

不管做啥事儿都得有老百姓支持才行,为啥?因为最终目的就是从百姓这儿来,再回到百姓那儿去嘛。

再比如说作家路遥写的《平凡的世界》,书里写到主人公孙少安去铜川挖煤的情节,那时候书里描绘的铜川已经挺繁华了,这和1980年这个市区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

铜川这地方不产铜,还被叫做“煤城”。孙洪道上任之后,就发现铜川有个特别大的问题:这儿煤矿矿工的福利在全国都是排在前面的,就因为这个,全国各地好多人都跑到这儿来挖煤。明面上管不住这些人,暗地里各地的人乱窜着来挖煤。

这些人里,有一些凑成了小团伙,偷偷摸摸地跟矿山上的矿工勾结起来挖煤。被发现以后,处理了好几回,就连枪毙这种处罚都有了,可还是没法彻底禁止。

还有一部分外来黑户,就变成了到处骗吃混喝的小混混。要是拜了什么山头,那就成当地的地痞流氓。他们连个固定住的地方都没有,可把治安管理者给愁坏了。

按照改革总先锋邓小平的说法,改革肯定会有阵痛的,毕竟得先把毒瘤割掉嘛。

从那时候开始,煤矿工人集结起来抗议军队临时管制,矿山也时不时发生民间械斗事件。这之后,军队分管干部就特别操心了,这些案子一度在新任总司令孙洪道的案头堆了不少。

也都堆积在他的心上了。

所以,孙洪道老早就想着去“碰一碰”铜川的黑恶势力了。他心里明白,要是不把这股黑恶势力给除掉,铜川的老百姓可就要对军队没有信心了。

不管是敲山震虎,还是直接动手去抓,孙洪道就察觉到这些人就像蜈蚣似的,有好多只脚,哪怕断了几只脚,还会有别的脚出来活动。

也是自从在铜川明察暗访之后,孙洪道就常常身着便装,多次在铜川的大街上闲逛。

自1980年下半年开始,孙洪道的下属碰到的都是些平常的争斗,这是有缘由的。警局对这类事管得严,普通劳动人民也怕“被问话”,所以孙洪道好长时间都找不出类似的事了。

孙洪道慢慢不着急了,他在铜川街上闲逛的时候,其实不是要找哪个混混,而是想总结一下这背后的原因。

就像铜川老区跟延安似的,本来就受到很明显的“小农经济”的影响,这种地缘经济是和红色根据地的政治资本一起配合产生的。所以,现在,在有一部分地方需要开发并且向工业经济转型的时候,肯定会有另外一部分群众不太适应这种情况。

再说了,铜川这地方地势特别得很,就像一个刚煮开了口的大馅饺子似的,两座长长的山中间夹着一条峡谷。铜川人地域意识可强了,有点排外。要是能对外来人更好地安置和对待,好多人也不至于就混日子去了。

孙洪道也意识到,这事儿可不是他这个位置上的人能轻松搞定的。为啥?因为就在这一年,改革开始之后头一回遭遇大寒流。个体经济不再被大力提倡了,就连首钢这样的企业都在削减用工人数。

说到底,铜川往上走就是延安,往下走就到西安了。孙洪道至少明白一点,把铜川的治安搞好了,就等于把大半个陕西省的治安管好了。要是没办法一下子全抓起来,那就先抓最重要的呗。

只是,1981年他上任都快一年的时候,在平常总去吃饭的饭店突然遭到流氓地痞的挑衅,这多少还是让人觉得挺意外的。

【恰遇地痞来挑衅】

孙洪道在碰上那些流氓地痞之前,就特别清楚他们长啥样,都干啥事儿了。一般来说,那些当“大哥”的,身上或者脸上常常会有一道疤印,小弟们大多就是些普通青少年,可不像当时小说里描写的那样,一个个流里流气,瞅一眼就觉得是在耍流氓的主儿。

大哥需要“撑场面”的时候,小弟们就会一拥而上,这样事后才不会被大哥打骂。这些小弟没多少威胁,跟天津那些敢“油锅捞银元、切肉当筹码”的混子,还有菜刀队、斧头队盛行的上海黑帮比起来,大多就是在虚张声势。

于是,当脸上带着刀疤的地痞头子一脚踹开孙洪道所在的包间门后,孙洪道立马打量了这几个人一番,心里就有了数,这几个全都是所谓的小弟。

刀疤领了六七个人,在和孙洪道说完文章开头的那番话之后,孙洪道把右手边警卫员伸出来的手给拦住了,然后问道:“那要是我们不出去?”

这时候,孙洪道心里有数,这几个人肯定认不出他来。于是,他打算换个方式,就是暗示两个警卫员别把他的身份给说出来。

刀疤没看懂那个手势,可他好像也觉察到情况不太对劲,所以他自己不动手,而是让手下的小弟们一哄而上。

结果还用说吗?跟首长的警卫交手,都用不了三个回合,嘿,那几个小弟就都趴在地上起不来。

一个警卫把刀疤给制住了,还有一个,在孙洪道的指示下,跑去叫警局的人了。这时候,刀疤嘴里还在逞强:“你就等着吧,等我们老大来了,有你好看的!”

孙洪道就笑着问道:“你们老大是谁?”

刀疤忽然不吭声了。

没过多久,铜川就搞了一场严打行动。就因为这场严打,好多老百姓都把孙洪道给记住了。在老百姓眼里,这个军区首长做事手段挺严厉的,不过他可不是光知道处罚,也有奖赏。这一回扫黑,在1983年全国严打之前,给铜川重重地敲了一记警钟,让铜川人印象可深。

打那之后,铜川的治安环境真就变好了。大多数农民能吃饱饭了,还有一小部分农民家里开始有了余粮。这样一来,整个陕西省就跟上新中国搞文明建设的步伐了,在改革建设里,成了一支不拖后腿的生力军。

孙洪道,一直到1983年5月的时候,又一次离开陕西,接着就回四川成都的军区工作去了。

【尾声:】

大家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后,并不是只有1992年才开始真正推行改革开放的。早在1975年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就带头进行了短期的改革尝试。然后从1979年开始,就进入了多阶段、逐步推进的长期改革进程。

在这个过程里,各种各样的问题肯定会冒出来,也有不同的因素在阻碍改革。咱们现在说的,仅仅是这一过程中非常小的一方面,放在整个历史当中,就是特别微小的部分。但是这些“小部分”所体现出来的意义,却代表着那时以孙洪道先辈为首的一代人努力踏出的一个脚印。

0 阅读: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