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统、和统都没希望?王在希:建议中国悄悄走上第三条路

言车有徐 2025-04-27 18:27:16

台湾问题是中国人心中的一根刺,几十年来,不管是喊着“和平统一”还是“武力解决”,好像都没能彻底解决问题。这几年,两岸关系更是紧绷得像根弦,随时可能断掉。

武统听着挺解气,但真打起来代价太大;和统听着挺美好,可台湾那边“台独”势力蹦跶得欢,外部势力还老插手,让人觉得希望渺茫。

而台湾问题专家王在希曾抛出一个新想法:别老盯着武统、和统,中国可以悄悄走第三条路——“逼统”。这到底啥意思?靠谱不靠谱?

王在希是谁?为啥他的话值得听?

1945年王在希出生在浙江富阳,年轻时当过兵,后来在军队里混得风生水起,还上过南京的国际关系学院,学的就是战略和国际关系那套硬核东西。干过总参谋部技术侦察部部长,还当过驻外武官,脑子灵光,手腕也硬。

2000年到2006年,他当过国台办副主任,直接参与对台政策的制定,后来又去了海协会当副会长,搞两岸民间交流。退休后也没闲着,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大学教授的身份,让他一直没离开过这个领域。

王在希研究台湾问题几十年,写过书,发过论文,对两岸关系的门道摸得透透的。他不是那种光说不练的学者,实打实的经历让他说话有分量。

他对台湾问题态度很硬,觉得光靠软办法不行,得有点硬手段。所以,当他说“武统、和统都不行,走第三条路”的时候,大家耳朵都竖起来了。

“第三条路”是啥?逼统到底咋回事?

王在希说的第三条路,其实有个具体名字,叫“北平模式”。这名字听着挺历史感,因为灵感就来自1949年北平的和平解放。那时候,解放军把北平围得死死的,国民党守军一看大势已去,傅作义就带着部队投了,城里没怎么打仗就解决了。

王在希说现在台湾的情况跟当年有点像,和平统一越来越难,武力统一又代价太高,不如学学“北平模式”,用军事压力逼台湾当局坐下来谈。

具体咋操作呢?他思路挺清晰。第一步,军事上得硬起来,大规模部署军队,搞演习,把台湾围住,让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

第二步,外交和舆论上齐头并进,告诉全世界和台湾老百姓,统一是大势所趋,谁也挡不住。第三步,逼着台湾当局回到谈判桌,接受“一国两制”或者类似的方案。简单说,就是“兵临城下,不战而胜”,用压力促谈判,既不真打,又不光靠嘴皮子。

这跟武统不一样,武统是直接开干,岛上打得稀巴烂,国际社会还得吵翻天。跟和统也不一样,和统是靠经济拉拢、文化交流慢慢感化,可现在台湾年轻人被“去中国化”洗脑,民进党又死硬,效果不咋地。“北平模式”算是在中间找了个平衡点,硬中有软,软中有硬。

为啥说武统、和统都没戏?

先说武统。真要动手,代价不是一般的大。台湾海峡那地形,登陆作战本来就难,加上台湾有美国的武器支持,打起来肯定不轻松。解放军虽然实力强,但战争不是闹着玩的,死人、毁城、断经济,哪样不让人头疼?

更别提美国、日本这些国家,肯定会跳出来制裁、谴责,甚至可能直接掺和进来。到时候,统一是统一了,但付出的代价可能几代人都缓不过来。

再说和统。这想法挺好,谁不想和平解决问题?过去几十年,大陆没少使劲儿,经济上给优惠,文化上搞交流,台商赚得盆满钵满,两岸通婚也不少。

可结果呢?台湾内部“台独”势力不领情,民进党上台后变本加厉,课本里把中国历史改得面目全非,年轻人一提大陆就反感。加上美国老在后面拱火,和统的路越走越窄。王在希说得直白:和平统一的可能性正在变小,靠老办法怕是等不下了。

“北平模式”有啥依据?现实咋样了?

王在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他看历史看得透。当年北平能和平解放,不是因为傅作义多仁慈,而是解放军把退路全堵死了,军事压力让对方没得选。

现在两岸情况虽然不一样,但道理有点像。台湾的经济命脉捏在大陆手里,军事上差距也越来越大,外部支持再多,也挡不住地理上的现实——离大陆就100多公里,离美国万八千里。

最近几年,大陆对台政策确实硬起来了。2024年10月14日,解放军东部战区搞了个“联合利剑-2024B”演习,战机、军舰把台湾围了个严实,13个小时练了海空巡逻、港口封锁、对海对陆打击,摆明了就是要震慑“台独”。

这不就是“北平模式”里的军事压力那一套吗?演习后,台湾当局嘴上硬,但动作明显慌了,派点舰机“监控”,其实啥也干不了。国际上,美国、日本叫了两声,也没真动手。

经济上,大陆也没闲着。2024年对台商的优惠政策还在加码,贸易额蹭蹭涨。外交上,台湾的“邦交国”越来越少,国际空间被挤得喘不过气。这些招数加一块,跟王在希说的“逼统”思路挺吻合的。

“北平模式”听着挺带劲,但真干起来没那么简单。首先,台湾当局不是傅作义,民进党那帮人死硬得很,有美国撑腰,可能宁可硬抗也不低头。

其次,国际反应不好预测。美国要是真下场,哪怕不直接打,也能通过制裁、军援给中国添堵。日本、欧盟这些国家也可能掺和,舆论压力会很大。

再者,台湾老百姓咋想也很关键。军事压力是能吓唬当局,但要是老百姓更反感大陆,统一后治理起来更麻烦。

王在希自己也说过,逼统不是光靠吓唬,还得做民心工作。怎么在施压的同时让台湾人觉得统一有盼头,这是个技术活儿。

光靠演习、封锁不够,还得在经济、文化上多下功夫,让岛内的人看到实惠,不然压力再大也可能适得其反。

专家咋看?老百姓咋想?

王在希的观点出来后,圈里圈外议论不少。支持的人觉得这招高明,既能逼台湾就范,又不至于真打起来,算是个务实的办法。有学者拿他的话做研究,觉得“北平模式”结合了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值得一试。

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少。有专家担心,军事压力过头了,可能把台湾推得更远,美国要是真插手,局势就复杂了。还有人觉得,台湾现在的政治生态跟当年北平不一样,民意分裂严重,逼得太狠可能引发乱子。

老百姓这边,大陆这边很多人支持硬一点,觉得“台独”蹦跶太久了,该收拾收拾;但也有人担心,真搞成长期对峙,经济、民生都得受影响。

“北平模式”能不能成,归根结底看中国自己的实力。军事上,解放军这几年进步飞快,海军、空军都能压着台湾打。

经济上,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影响力甩其他国家几条街。外交上,“一个中国”原则越来越被认可,台湾的国际空间只会更小。这些底气加一块,逼统的路确实有得走。

2024年的演习只是个开始,未来这种高压态势估计会常态化。慢慢地,台湾当局和老百姓可能得习惯这种压力,谈判的窗口说不定就开了。

但这事急不得,得一步步来。军事压力是敲门砖,经济拉拢是润滑剂,文化认同是压舱石,三者缺一不可。

0 阅读:77

言车有徐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