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华抵不上野心——《乌海》
今天聊聊中国电影《乌海》。
片名Wu Hai (2020)。
影片讲述杨华的故事,他是个普通的商人,生活在内蒙古的一个小镇。影片一开始,杨华的日常看似平静,然而随着债务的压迫,他的生活迅速崩塌。
导演通过线性叙事,逐步揭开杨华的债务危机与家庭冲突。这部黑色电影探讨了金钱、婚姻和社会现实等议题。通过杨华的视角,影片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困境如何侵蚀一个家庭。
杨华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的失败不仅仅源于商业上的失利,更在于他对家庭责任的逃避。他内心充满恐惧和迷茫,让他在生活中举步维艰。作为丈夫,他无法承担起保护家庭的责任;作为父亲,他无法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命所带来的压力。杨华的困境折射出许多人的挣扎。他身上充满了真实感,但影片并没有深入挖掘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影片中的杨华常常陷入绝望,但观众却很难理解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苗薇则是另一位关键人物。她的沉默和隐忍为故事增添了几分凄美。怀孕的她,承受着丈夫和父母的双重压力。她的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和对婚姻的无奈。她没有告诉杨华怀孕的消息,反而去寻求旧情人的帮助,这让两人之间的隔阂愈发深重。
在《乌海》中,金钱不仅是推动故事的动力,也是构成角色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
影片揭示了金钱如何悄无声息地吞噬爱情、亲情和内心的平静。角色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几乎忘记了自己原本珍视的一切。他们为金钱而拼命,却丢掉最基本的情感纽带。而当他们获得金钱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更多宝贵的东西。
爱情是《乌海》中另一个主要元素。
杨华和苗薇的爱情曾经纯真美好,岁月和生活的重压逐渐让他们的关系变得疏远和冷漠。
影片通过一系列细节和情节安排,展现他们从亲密无间到彼此疏远的过程。特别是那些闪回的场景,充满了感伤与对比。它们唤起了两人曾经的甜美回忆,也反衬出如今彼此的痛苦与无奈。
影片的野心很大,但创作才华却够不上,这就导致电影看起来很割裂。
影片节奏在某些地方显得有些拖沓。
导演试图通过长镜头和细腻的情感刻画来营造氛围,但关键情节的推进却不够紧凑。一些场景处理过长,影响了整体观影的流畅感。尤其是杨华与苗薇的争吵,虽然情感真实,却因反复的争论显得冗长,导致情节的推进缺乏紧迫感。
影片的剧情存在一些明显的漏洞,尤其在人物动机的塑造上。
杨华作为核心角色,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婚姻危机,但他的行动却缺乏清晰的动机。为什么他会选择投资一个风险如此之大的恐龙园?他又为何在困境中做出如此极端的决策?这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解释。影片缺乏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导致观众难以产生共鸣。
影片情节合理性不足,尤其是结局部分。导演试图为角色的极端行为提供解释,但这些辩解并没有打动观众。
比如,杨华爬进恐龙雕塑的嘴里,或者用假肢当作武器,这些情节更像是为了制造视觉冲击,而非基于情节的内在逻辑。这种过于注重视觉效果的处理,反而削弱了影片本应有的现实主义基础。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过于单薄,缺乏必要的深度和层次感。
杨华的妻子苗薇虽然是关键角色,但她的动机和内心世界始终模糊不清。其他配角,如杨华的朋友和收债人,也都只是匆匆闪过,缺乏足够的戏份和细致的刻画,导致整部影片的人物关系显得单一而浅薄,最终让故事看起来缺乏生命力。
金钱吞噬情感,
荒漠挣扎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