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原六大军区扩大到13大军区,其中南京军区下辖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军区以及一些野战军单位,战略位置极为
1980年,南京军区第一政委廖汉生接到调令,将他调去沈阳军区担任第一政委,内心显得不安。是因到沈阳军区不担任党委第一书记
自1946年到1948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先后多次组建野战纵队,最终成了12支劲旅。这些纵队级将领中,论谁的职务最稳,那
战争年代,军事干部从主官位置改为副职,多数人会认为或许因犯导致,实际上也有其他情况导致。东野4纵胡奇才从司令改为副司令:
1948年底,辽沈战役结束后,8纵换将,段苏权被留在关外,首任纵队司令再次重返老部队担任司令。对于纵队来说,大家对老司令
1969年,上级调李德生从安徽调任到北京工作,担任总政部主任,跟着他一起入京的还有12军政治部主任李宝奇。李德生调京工作
1948年11月,随着辽沈战役结束,四野主力奉命入关作战。作为8纵司令段苏权或许迎来尴尬一幕,被调东北军区担任作战处长,
1973年12月,八大军区司令对调,限时上任,南京军区司令与广州军区司令对调。作为南京军区许司令,已经担任司令18年了,
很多人知道,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延安后,这里就成为了革命圣地,在这里办公10余年。随着抗战胜利,为更好的能领导全国革命,上级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地方缺少干部,不少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但也有少数干部从地方调任军队,如王云霖、李逸民等。王云霖是一位卫
天津战役后,7纵副司令曾克林被调离,担任新组建的战车师担任师长。职务从副军职改为正师职,对此,总部首长特意说待遇还是军职
1949年,全军番号改编,各野战军也成立兵团,组建16个兵团当中。少数几个兵团显得特殊,军政一肩挑,如4兵团、12兵团。
1945年,延安召开七大,选举产生中央委员44人,中央候补委员33人。相比解放后,这一届的委员、候补委员门槛不低。候补委
1972年,在福州休养的陈再道接到新任命,调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对于这个任命内心或许是五味杂陈。过去在武汉军区担任司令员长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如果你有8000元,知道有多富有吗?在七十年代,工人工资普遍三五十块时,八千多需要挣多久,是可以算出来
1947年8月,东总对几个纵队军事主官进行调整,3纵司令员由曾克林换成4纵副司令韩先楚。曾克林被调任二线,3纵上下也是知
在六十年代,军中两位将领的职权陡然上升,一位是杨成武,一位是萧华,分别兼任军委副秘书长,又分别主管总参和总政工作。尤其是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两位上将在军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一位是杨成武,一位是萧华,他们分别担任代总长,总政部主任,协助叶帅主
1977年,上级为加强兰州军区领导力量,把军事科学院政委肖华调去担任军区第二政委。作为第一政委的冼恒汉,在此之前并不知道
1974年12月21日,梁必业被任命总政部副主任,在他到总政任职时,已经有两位副主任,如何排序,上级让他担任第一副主任。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