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画山水时,朱砂御笔还搁在养心殿的案头。这册小品里的淡墨皴擦,总带着奏折批红的影子——你看那幅《秋山观瀑》,悬崖斧劈
汪梅鼎画兰时,总让人疑心他在弹一曲无弦的《幽兰》。那枝从石隙斜出的墨兰,三叶两花,叶尖的飞白似琴弦震颤后的余韵——上翘的
钟绍京的《灵飞经》像是被封印在宣纸上的盛唐晨钟。当晨光穿透敦煌洞窟的裂隙般,笔尖在麻纸上犁出四千个工稳的小楷,每个字都藏
石涛的《细笔山水册》是其晚年艺术集大成之作,尤以“渴笔技法”为核心特征。他以干渴的笔触勾勒山石轮廓,墨色枯润相间,如《秋
夏昶的《嶰谷清风图》堪称明代墨竹艺术的巅峰之作。画面中竹枝似被疾风骤雨裹挟,却无一丝凌乱之态——主竿以中锋立骨,笔力如铁
穆仲芹(1906—1990)的花鸟画,如同一曲扎根市井的田园牧歌,既无传统文人画的孤傲清冷,亦无匠作刻板的匠气,而是以蓬
徐渭的草书,是明代艺术史上最炽烈的精神焰火。他以狂草为剑,劈开礼法束缚,将胸中郁勃之气倾泻于纸端。观其《草书诗卷》,笔锋
万历四十八年的扬州盐商别院,赵备一脚踢翻青瓷酒坛,抓起丈二白缣往地上一掷。马斯臧奉上的四帧素绢早已铺满中庭,他赤足踏墨,
赵孟頫行书集字《三字经》典藏版,以元代书法宗师的飘逸神韵为骨,以中华蒙学经典的千年智慧为魂,将“笔墨”与“启蒙”融于一体
江南烟雨浸润了丹阳的粉墙黛瓦,也滋养了汪吉麟(1871-1960)骨子里的梅魂。少年时,他在庭院手植数十株梅树,晨起扫落
张书旂(1900—1957),原名张世忠,浙江浦江人,是20世纪中国花鸟画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既传承了任伯年的写意精神
髡残(1612—1692),明末清初遗民画家“四僧”之一,一生以残破之身,绘天地之大美。他的山水画苍茫浑厚,笔触间既有山
倪田(1855—1919),初名宝田,字墨畊,号墨道人,江苏江都人,是清末民初海上画派的重要画家。他早年师从王素,得华岩
倪瓒作为“元四家”之一,其艺术成就不仅在于笔墨的精妙,更在于开创了元代文人山水的新境界。他尤擅以纸本水墨作画,摒弃繁复设
王师子(1884-1950年),原名伟,字师梅,江苏句容人,是近代中国画坛的重要画家之一。他早年留学日本,虽受西洋画影响
作者 吴湖帆 尺寸 130.5×66cm 创作年代 1938年作吴湖帆的《梅雨初晴图》是其艺术生涯中的一幅重要作品,展现
Paul de Longpré(1855-1911),这位法国水彩画坛的璀璨明星,以其花卉水彩画的登峰造极之艺,镌刻下了
溥僩,字毅斋,号松邻,是清代皇室后裔,惇勤亲王奕淙之孙、贝勒载瀛第五子。他自幼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勤习书画,16岁便正
汪琨(1877-1946),字仲山,江西婺源人,是近代海派画坛的重要画家之一。他自幼酷爱绘画,善于临摹古今名人真迹,积累
萧朗(1917—2010)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位杰出的画家和教育家,他的写意花鸟画,尤其是牡丹题材作品,以其清新、洒脱
签名:发布文艺资讯,推介文艺看点,助推文艺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