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号,妇女节。
今天,高傲带着即将升级成为妇女的查查,出发前往珠江新城。去逛了广东省博物馆。来广州10年有余,广州图书馆常来,但是旁边竟然有个这么大的博物馆,我之前竟然一无所知。
最近这里正在举办梦回大唐的巡演展览,很值得一看。
晚餐时间,我们下到花城汇地下商场觅食,一起吃了不少小吃。其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连锁小吃,叫做巷内锅盔。
锅盔,在陕西有个妇孺皆知的“八大怪”,而乾州锅盔就是那“八大怪”之一。这个原本属于西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的民间小吃,随着城市的发展,各种品牌连锁兴起,慢慢的也走进了各大商场步行街。
锅盔的历史有很多传说:
有一种说法,相传诸葛亮在行军打仗时考虑到埋锅造饭,很不方便。于是便在休战之时叫人成批地生产一种形如锅状的干饼,每人发几个,以备战时食用。后来这种制饼方法流传到了民间,人们在口味上翻新,有甜有咸,有荤有素,还美其名曰“锅魁”,意为锅中之魁。
另外一种说法,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经常到处打仗,做饭不便粮草经常间断。有一次,一个士兵肚饿的时候,无奈把面压入头盔放在火上烤,没想到烤出来锅很好吃,还容易保存。因为它外形像头盔,所以叫做锅盔,锅盔一名便延续到现在。
虽然具体锅盔的真实由来已经不可考了,但是现代的锅盔确实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形态吃法,也让锅盔变成了中华大众名小吃之一。
高傲第一次见到锅盔,第一感觉是它烘烤方法和新疆的囊是一模一样的。泥制的烤炉,肚大口小,最下面放着木炭,夹着内陷的面皮贴在炉壁上烘烤。其实锅盔在最初发明那阵,就只是一个烙熟的饼子,后来才想到可以将锅魁中间开一个口子,塞入其他可吃的东西,于是吃法花样多了起来,花样形状也各有不同。
现在各种连锁品牌开进了大型商场,炭火也发展成了电热。对于吃惯了炭火锅盔的查查来说,就明显少了木炭烘焙的香味。
市面上经常见到,目前比较受欢迎的口味,是梅干菜锅盔。劲道的面团包裹着夹杂一点肥油的细碎梅干菜,杆得扁扁的。烘烤到焦香酥脆,面皮的清香加上梅干菜解腻的口感,相比其他大油大肉的内陷是更适合现在人的搭配。外皮在撒上些芝麻提香,吃完一个还会想一个。
大家的家乡有这个美食么?有什么好吃的记得在下面留言给我们分享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