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一号工程”,三年“蝶变”!

驿站老鬼 2025-03-05 11:02:06

摊开圆通的“战略图”,“一号工程”长期被置顶。

这一状态,已持续了3年,而且每年都在提档升级。

2022年“全面启动”:这一年,是一个标志性的开端,圆通将“分公司数字化标准化”列为“一号工程”,由董事长喻渭蛟亲自挂帅,总裁潘水苗任执行组长,下设执行小组和督导小组,全力推进。单从起点和分量来看,圆通“一号工程”的规格确实拉满,开局便是“王炸”。

2023年“全面落地”:这一年,圆通将“分公司数字化标准化”定为全面落地之年,继续向纵深推进。圆通的先进的数字化工具,更全方位的贯穿到加盟商经营的各环节和各维度。再比如,圆通在全网派出70多个执行小组,上下联动、多方协同,推动“一号工程”全面落地。

2024年“落地见效”,这一年,圆通再次明确了全网的重点工作,排在首位的是“一号工程”落地见效,在总结上一年度“一号工程”落地过程中的经验基础上,提炼方法和标准,加速推进全网落地,全方位助力加盟商经营降本增效提质。

三年时间,不长也不短。从“全面启动”到“全面落地”再到“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圆通“一号工程”已覆盖全网98%以上的分公司,累计帮助分公司降本超10亿元。

在时间的坐标轴上,“三年”是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很多事以“三年”划段,似乎每隔三年总会有一个重要转折。比如,初中三年,高中也是三年;再比如,老人常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也有人说“一年生,两年熟,三年正好能上路”。

可见“三年”之变,微妙而又复杂。

复盘圆通“一号工程”这三年,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定义,也是个“变”字,从点到面,从面到片,时刻在变、处处在变。

那么,三年来,圆通经历了一段怎样的蜕变?这背后究竟有何深远考量?

三年“蝶变”,一号“功臣”

“一号工程”,顾名思义,是排在头等位置的“第一优先级”,是“一子落满盘活”的战略要塞。同时,但凡被称为“一号工程”,也意味要立潮头,破藩篱,甚至还要涉险滩、打硬仗。

如此看来,“一号工程”听起来带劲,但要想干好,就要来“硬”的,绝非易事。

老鬼想要提醒的是,圆通“一号工程”尽管实施只有三年,但围绕这一工程的布局早就开始了。

2021年11月1日,圆通正式启动了一个项目——推进分公司“全网一体”标准化建设,潘水苗任组长并亲自部署相关工作。这里的标准化不仅是外在形象的标准化,更是经营管理、系统运营的标准化。简而言之,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点、线、面”。

具体而言,点:以“分公司数字化系统建设”为基“点”,抓好重点项目。线:各方连“线”协同推进,实现分公司财务管理、人资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系统标准化,帮助分公司减少试错成本。面:构建经营、业务类信息化统一“面”,让分公司切实体会到标准化在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及经营水平上为其带来的效益。

在数字化上的布局,则还要更早。

圆通是快递行业最早布局全网型信息化,也是对数字化理解最深刻的快递企业之一。早在2010年,圆通就斥巨资打造了自有的金刚系统,在基础数据采集、分类、存储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而沉淀和积累了海量的数据。

2019年,圆通开始全面数字化升级,喻渭蛟提出了四个方向:数字化、移动化、实时化、可视化。

如果说,5年前,当圆通开始全线押注数字化时,不少人还停留在模糊的概念层面。

那么,5年来,数字化给圆通全网上下所带来的改变,真真切切摆在我们面前。

比如,2022年圆通净利润39亿,暴增了86%。

比如,通过“数字化+精益管理+执行”的有效组合,圆通取得 2019-2023 年单票核心成本降幅行业第一的领先优势。

再比如,2024上半年,圆通签收延误率同比下降近23%,虚假签收率同比下降超30%。

事实证明,“一号工程”在潜移默化中,助力圆通在多个方面实现“逆袭”,对于提振市场信心,提高精益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堪称圆通这三年之变的“一号功臣”。

“万变不离其宗”

了解了圆通“一号工程”是什么,再来说一说“一号工程”都做了些什么?

三年来,圆通“一号工程”几乎“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网点。

网点是快递公司的生存之本,尤其是在高质量发展这个更大的语境之下,没有网点做基础,要想更好的服务,更快的时效,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么,对圆通总部而言,该如何引导并推进“一号工程”呢?

其一,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存量竞争时代,推动快递公司不断向前的内生动力是什么?主要就是科技,业务运行、网络管理、企业治理、产品迭代、服务能力与水平提升等等,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举两个典型的例子——

在服务质量方面,圆通结合动态数字地图技术研发应用的“智能派件”系统,通过快件智能分堆及揽派路径优化,帮助业务员高效完成揽派任务,持续提升圆通服务履约能力。

在客户体验方面,圆通亦持续推进对“智能客服”的优化与迭代,强化人机交互,提升客服响应速度,带动客户体验稳步提升。去年上半年,圆通客户投诉率同比下降4%,重复进线率同比下降43%。

其二,网点中来,到网点中去。

“一号工程”靠做不靠说,不是坐镇总部,指点江山,摊派任务,而是深入一线,通过实地调研,与网点一起推动“一号工程”落地见效。

这部分就有很多故事可以讲了,也是重点中的重点。

再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上海松江新车网点,圆通总部项目组进驻后对操作、派送、终端建设、人资管理、客服行政等各环节问诊调研,帮助梳理制定了一整套降本、提质、增效的措施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网点负责人支家栋兴奋地表示,“不到两个月时间,已帮助我们把直送的业务量提升超过20%,每月降本7万元左右,客户的口碑也明显的提升。”

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实打实加快了“一号工程”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润物细无声”

“一号工程”所有的成就,其背后都难离四个字:

深入人心。

对于“一号工程”,圆通的一线网点也经历了从质疑、旁观到接纳并引以为豪的渐进过程。

3年前,曾有不少圆通网点认为,“一号工程”的落地实践,会流于形式,或空泛的表态,或务虚的落实,最后的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

但3年来的事实证明,“一号工程”胜在“润物细无声”,将这一工程具象为一项项举措、一个个项目,从上至下,久久为功。

在这一视角下,复盘3年来“一号工程”的成长历程,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赋能效应和带动效应——

一提到圆通网点“之变”,很多人就会想到“一号工程”这个标签,“数字化”“标准化”成了圆通网点的代名词。

一个典型的例证是,网点敢于投入,也舍得投入。比如,在湖南株洲网点,2023年8月,圆通“一号工程”项目组进驻,在派件、分拣、客服等环节为分公司提出了多项优化举措。网点负责人余水龙对其中2个印象尤为深刻:一是自动化设备上新,二是绩效化管理改革,双管齐下,为分公司降本提质增效。

在项目组的指导下,株洲网点于同年11月搬迁新场地,并先后上新了一套直线、一套交叉带自动化分拣线,每小时可操作快件1.8万票,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一号工程”不仅成为了圆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为网点提供了新的转型方向,正激活满盘棋。

“让科技创新引领圆通未来。”喻渭蛟的这句话,通过“一号工程”,有了最鲜活、最接地气的实践

作者:驿站老鬼链接:https://xueqiu.com/6648297425/326022757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