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在刷完《狂飙》后对我说,她特别佩服安长林。
二十年能让安欣变成了小老头,二十年却没有改变安长林,不但位居高位,而且没有白发。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安长林,惊叹果然如此,他连头发都没有。
很长时间内,安长林被视为坏人,这是主创们的有意误导。
领导小组到京海,安长林,孟德海和赵立冬三人前去迎接。
徐忠等人视而不见,将他们晾一边。
如果三位领导中有好人,我们在看完第一集后,很难相信安长林是好人。
因为孟德海和赵立冬都有一张看似忠厚老实的国字脸,安长林却没有。
安长林被怀疑是坏人,还因为他的名字是两个字。
《狂飙》中的正邪之分,基本遵循一个规律,名字是单字的未必是好人,名字是双字的,通常是坏人。
请注意,我说的是高概率事件。
单名中有安欣、孟钰 、徐忠、纪泽、李响、黄瑶、方宁、陆寒、曹闯、陈泰、杨健、徐江、徐雷、张彪、蒋天……
好人坏人概率基本持平。
而双名中,坏人远远多于好人。
高启强、高启盛、高启兰、陈书婷、安长林、李有田、孟德海、赵立冬、高晓晨、陈金默、冯大壮(疯驴子)、李宏伟、唐小龙、唐小虎、何黎明……
《狂飙》有悬疑元素,安长林的名字和他的恶人脸一样,也是为了增添悬疑色彩,迷惑观众(打脸以貌取人说,演员石兆琪真做过警察)。
安长林面相凶恶,他做好事容易被认为包藏祸心。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卧底邮轮事件中,孟德海正要下令抓人,安长林却劝孟德海请示大领导。
因为这个请示,行动暂停,安欣差点死掉。这样一来,安长林更容易被视为坏人了。比如说,安欣就一度怀疑安局是内鬼。
事后证明,安长林的请示反而是最理智的决策。
根本原因是,他们是体制中人,按章办事很重要,会做人更重要。这就是复杂的官场,要想吃得开,懂规则,要懂潜规则。
“不请示、不汇报,小心你的乌纱帽。”
安欣不懂的道理,孟德海懂,安长林更懂。
安长林告诉他要请示后,孟德海接受了这个建议。
如果孟德海不接受呢?
他们将面临两种结果:第一种,抓到大老虎,竟然是省里的大领导何黎明,他们吃不下。第二种,即便是吃得下的“……长林比孟德海会来事儿,就在于他建议孟德海亲自向领导请示,而不是打电话。这会耽误办案,但领导心里受用,他们不会被穿小鞋。
做官先做人,就是这个道理。(此观点只是客观陈述,不代表本人提倡)
安欣是个不想被世界改变,想改变世界的人,他肯定看不上这一套。因此,他干劲很足,却收效甚微。
现实不是大男主大女主的爽文故事,安欣不是那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进而改天换地的英雄。
安长林曾经和安欣一样,也以为自己能够凭借一腔热血,可以改变世界。
那一记黑枪让他明白,人心很险恶,世界很复杂。想要改变这个世界,既要适应这个世界,还要不被它驯化。
安长林早就明白的生存法则,安欣熬白头才明白。
年轻时的安长林和安欣一样。然而,这样的安长林却挨黑枪,差点死掉。
这是个让人细思恐极的设定,查不出来,可见放黑枪的人是他的战友,同事,身边人。黑枪事件让安长林知道人心险恶。
有人观点认为,开黑枪的是孟德海——镜头给到了孟德海。
我认为这是一种误导。孟德海和安长林有过命交情,他开黑枪的目的是什么?警告他不要多事有些牵强。
李响也看不惯安欣太轴,你能相信李响为了警告安欣,对他开黑枪吗?
孟德海算不上好人,他对孟钰说不介意对安欣下毒,他这样做是因为用安欣的死换回孟钰这个小家庭的生,他有作恶动机。
孟教安长林做人就对他开黑枪,这个动机有些牵强了——毕竟打黑枪还可能一枪打死安长林。
安长林在《狂飙》中的戏份并不多,但他的戏不可或缺。
安长林吐槽安欣当不了警察,这是长辈的肺腑之言。
安欣太单纯,爱憎分明,对人的认知停留在正邪好坏的层面。因此,他被高启强当枪使却没有防备心。
第四集,安欣给高启强开书单,高启强提高声音说“安警官吩咐的,他一定会做。”
像安欣这种聪明人,应该能听懂高启强是在利用他的警官身份公权私用。他没有反对,因为他觉得高启强是好人,没有坏心思。
我说过安欣给高启强的书单,极可能是安长林给他的。《孙子兵法》就是一本学习诡道的书。安欣有明显的精神洁癖,用《孙子兵法》可以让他认识到人性之恶。
安长林是安欣养父,他的存在给安欣没有像陆寒那样消失提供合理依据。
这一层养父关系,也让安长林无形中成为高启强的金手指。唐家兄弟看到安欣想到安局,立刻对高启强毕恭毕敬。
或许有人说,孟德海也能保护安欣。
然而这样做,孟德海和安长林的对比就不存在了,剧作的艺术性就降低了。
孟德海黑化的根本原因是,是他终究没有逃脱人情社会的考验。他纵容杨健违法犯罪,因为他的女儿也是杨健堕落的受益者。
说到底,家人是孟德海黑化的原因。
这个情节高级的地方在于,法治社会最大困境是,我们国家的法律会考虑人情,既要依法治国,也要以德治国就是证明。孟德海的困境代表了人情思维在法治社会的困境,如果家人触犯法律时,要不要六亲不认?
安欣和安长林能坚守底线,因为他们没有组建家庭——在剧中,我们似乎看不到安长林有结婚生子的迹象。
为了孟钰,孟德海都可以没有底线——对外人来说,这是没有底线,对孟德海而言,这是老父亲对女儿的爱。
孟德海的困境,安长林却没有。因此,故事的结尾,孟德海黑化了,安长林却成为反腐败的功臣。
额,这就是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另一个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