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拆迁开始了?这次和令无数人暴富的那一次有什么区别?

暮云史记 2025-04-09 13:23:25

文|暮云史记

编辑|暮云史记

前言

2015年到2018年,城市棚区户平均每年都会改造600万套。

因为棚改计划获得安置房的也有5000万套,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得到现金补偿的拆迁户。

一次拆迁,足以改变几代人的家庭情况与命运,可以说大家都在等着下一次拆迁的到来。

而住建部已经明确规定,2025年底前会完成2000年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范围也从35个城市扩大到接近300个地级市。

这一次,还会和上一次一样吗?

本文章所展示的图片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部分情节虚构,请理性观看,侵权请联系删稿

——【·城市更新启动,规模巨大·】——

住建部明确要求,需在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这次的任务规模宏大,涉及到了全国范围约22万个小区,多达3900万户居民。

这些老旧小区大多存在设施陈旧、房屋老化、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居民的生活品质大幅下降。

例如,小区内道路坑洼不平,排水系统老化,停车位严重不足,居民停车难问题等。

而此次大规模改造,也是想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提升居民居住环境。

在城中村改造方面,政策支持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35个居住人口超300万的大城市,拓展到如今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此前,城中村因为管理不严格,大量违章建筑搭建,房屋质量参差不齐,消防通道都被严重占用。

政策支持范围的扩大,也代表着更多存在问题的城中村将得到改造,一些地级市也有机会改头换面。

以上海为例,在城市更新改造进程中,已启动2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同时完成31万平米的旧住房改造计划。

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土地资源紧张,老旧城区和城中村问题较为突出。

广东省也在大力推进相关工作,计划投资4000亿元,广东经济发达,城市发展迅速,但部分老旧小区和城中村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不相匹配。

浙江省同样积极响应,投资1000亿元用于改造,计划改造6万户城中村。

由此可见,此次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规模远超以往,将使更多民众受益。

粗略计算,光是老旧小区改造,投资就已经高达了4万亿。

——【·谁能受益·】——

从这次改造的规模就能看出来,不少居民都能在这次更新中受益。

不过那也得分情况,今年是2025年,如果是要解决2000年以前的老房子,那就相当于你得是至少24年的老业主。

这些老旧小区建成年代比较久远了,楼房外立面破旧斑驳,内部墙体开裂、渗水现象时有发生。

而且没电梯,楼梯扶手生锈,给居民上下楼带来安全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改造工作涵盖了多个方面。加装电梯、更新管线、燃气管道接入,这些都能将老房子改造成功,摇身一变,变成“新房”。

而且很多老房子都是核心区域的,改造成功,不管是卖出去还是租出去,价值都能暴涨至少两倍。

除了老小区住户之外,还有一些城中村居民或者是居住在预制板房的。

这些房子基本都是危房,不仅能拿到拆迁款,还能搬进新房子里去住。

居住环境真的是提升好几个层级,还能改善家庭生活,甚至在未来还能富裕三代。

与此同时,住建部明确推进货币化安置政策。在城中村与老旧小区的拆迁改造中,可以选择“拆迁+收房”。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造工作还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紧密相关。

住建部计划通过“房票安置”方式来改造危旧房,也就是住户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区域来购买自己心仪的商品房。

一方面,购买商品房将其作为安置房源,既能帮助居民搬迁至更安全、舒适的住房,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消化存量商品房。

另一方面,将这几年滞销的商品房卖出去,有助于稳定房地产企业现金流,增强市场信心。

——【·最担心的资金解决·】——

当然,这次城市更新更令住户们放心的,还是资金流。

以前很多拆迁户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一方面是舍不得,另一方面也是给的钱不到位。

而这次投放的资金是专项债,与传统财政拨款相比,专项债具有独特优势,它允许地方政府以项目收益还款,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短期财政负担。

而且,专项债还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改造项目中来。

以往拆迁项目常因资金紧缺,导致拆迁进度缓慢,部分拆迁户因利益诉求未得到满足而不满意。

但此次有了专项债的支持,资金保障更加充足,能够合理满足拆迁户的补偿需求,大大减少拆迁户的不满情况,确保改造项目顺利推进。

如此一来,无论是老旧小区的居民,还是城中村的住户,都将迎来居住环境的巨大改善,生活品质也将大幅提升。

不过是否能轮到你家,还是要靠城市规划了。

参考资料

中国日报网-《住建部:2025年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人民日报-《住房城乡建设部——抓好今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鹤城晚报-《又一次棚改要“全面重启”?2025年起,三类老房子做好拆迁准备》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