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可它带来的震撼还在持续。每年这时候,那些藏在暗处的消费黑幕被狠狠撕开,让人忍不住想:现在还有能让消费者安心的行业吗?今年,天津曝光的泡脚中药包问题看得人直冒火。里面有禽类羽毛、石子、塑料袋,甚至还有致病菌绿脓杆菌 。想想都可怕,本来花钱是想养生,结果可能招来一身病。

晚会将揭秘相关行业存在的消费陷阱和违法侵权行为,如食品企业非法添加、危害健康商品流入市场,大众消费品背后隐藏的违规翻新产业链等;将揭秘互联网上盗取个人数据信息的源头,曝光其屡禁不止的真相;还将展示金融消费中隐藏的新型消费骗局
再看看今年315曝光的其他问题,预制菜行业,用淋巴肉、槽头肉冒充好肉做外卖里的梅菜扣肉,防腐剂超标4倍,冷链运输不用冷藏车,夏天送来肉都臭了。新能源车呢,标称600公里续航,实测只能跑280公里,而且自燃风险高,去年全国新能源车日均自燃8辆。直播带货也没好到哪儿去,用AI换脸让职业演员假扮老农“扶贫助农”,编造滞销剧本把普通苹果卖到高价 ,玩“情感杀猪盘”套路消费者。智能家居的摄像头还可能被黑客入侵,0.5元就能买到一条家庭监控视频。医美更是重灾区,2980元的“干细胞抗衰针”其实是生理盐水兑维生素,无证医生用工业激光仪美容,毁容风险极高 。网贷和虚拟币也坑人,用假区块链技术圈钱,APP数据随意操控,公司地址都是假的。

以前的315也曝光过不少行业乱象。像汽车行业,2014年海马汽车油耗造假,2015年路虎揽胜极光变速箱“死亡闪烁”,2013年大众DSG变速箱动力中断 ,2016款宝骏560车型变速箱故障,2021年英菲尼迪QX60变速箱问题,同年长安福特翼搏车型变速箱进水生锈,2024年宝马530Li传动轴异响、保时捷Taycan电池危机、特斯拉频繁调价引发投诉等等。餐饮行业也有不少问题,比如老坛酸菜用土坑腌制,工人光脚在酸菜上踩踏,卫生状况堪忧 。还有电商平台上的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小品牌的服装、鞋子质量不过关,甲醛超标、开线断底等情况屡见不鲜。

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商家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为了降低成本、多赚钱,完全不顾消费者权益和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监管存在漏洞和滞后性。很多行业标准不够完善,监管部门人手有限,很难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让一些不良商家有机可乘。而且,消费者维权难度大,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都很高,很多人发现问题后只能自认倒霉,这也助长了不良商家的气焰。


真心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监管力度,完善行业标准,对违规商家严惩不贷。商家也该有点良心,别再把消费者当傻子。咱们消费者自己也要多留个心眼,多了解产品信息,遇到问题积极维权。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让我们的消费环境变得更安全、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