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从事地产工作十年的老朋友,跟我分享了一个数据:北京某小区一套房子,挂牌556万,当天就吸引了7波客户看房,业主连夜涨价60万。有人说,房价要开始暴涨了。
真实情况到底是咋样的?我从市场、政策和数据三个角度,聊聊现在的房地产市场。
市场现状:分化越来越明显
在一线城市核心区域,房子确实不愁卖。一位地产中介告诉我,学区房基本上挂出来就有人抢,有的直接加价也要买。
北京和上海的部分楼盘,开盘去化率超过90%。地段好、品质佳的楼盘,市场反响格外热烈。深圳某新盘认筹率超300%,创下近两年新高。
说完火热的一面,再说说冷的一面。在徐州,一个小区从去年10月挂牌155万,到现在降到117万,还是没人接盘。
郊区的房子更惨,原本550万的房子,现在降到400万都卖不动。有的房子挂了两年,连问的人都没几个。
不同城市、不同区域,房价表现差异很大。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好房子依然坚挺,二线城市分化明显,三四线城市真的不太乐观。
政策面:释放积极信号
最近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小:
房贷利率降到历史低点
首付比例普遍下调
二手房交易费用降低
限购政策逐步松动
契税优惠政策出台
银行态度明显转变了。跟一位银行信贷部门的朋友聊天,他说以前担心房贷坏账,现在主动找客户做房贷了。额度也比去年宽松很多。
真相在数据里
看看这几组关键数据:
房子总量:全国有6亿栋楼,按每栋住5人计算,能住30亿人。
城镇化情况:目前城镇化率65%左右,增速明显放缓。
人口变化:2023年新生人口902万,比2016年的高峰期少了800万,跌幅接近一半。
家庭住房:城镇43%的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房产。
这些数据说明啥?供给充足,需求在减少。跟几位90后聊天,不少人说:“我家里有两套房,以后直接继承就行,没必要再买了。”
普通人该怎么选择
对于还没买房的年轻人,我给三点建议:
别着急入市。现在市场不大可能一下子暴涨,慢慢看、慢慢选,选到合适的再出手。
优选主城区。郊区房子升值空间有限,主城区的房子保值增值能力更强。
控制还贷压力。月供最好控制在月收入40%以内,给自己留点余地,以防意外情况。
特别提醒几类情况要当心:
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要格外小心
高层住宅维修成本高,老了以后很麻烦
远郊的房子,交通不便,居住体验差
采访中遇到不少卖房的业主,他们给出的建议是:在这个市场,卖房要趁早,买房不用急。有套小户型在郊区的业主说,与其等到将来没人要,不如趁现在还能卖个好价钱。
市场走向看这里
根据住建部最新表态:未来价格会慢慢回归理性,用时间换空间,实现软着陆。
对比一下现在的情况:
一线城市:核心区域房价稳定,甚至有上涨趋势
二线城市:区域分化明显,好地段的房子依然抢手
三四线城市:普遍面临压力,去库存任务艰巨
综合来看,2025年房价大概率不会出现暴涨。市场已经进入理性期,价格会随着供需关系慢慢调整。
对想买房的人来说,这未必是坏事。可以不用担心房价飞涨买不起,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选择合适的房子。
买鸟笼[笑着哭]
去精神病院检查
放屁[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又一个喝到假酒的,开始满嘴跑火车了。咋办?送精神病医院吧!越快越好[笑着哭][静静吃瓜]
他说涨就涨,是他自己买呀
说真的,说中国房子有六亿栋我真不相信,你把农村房都算上差不多,,
你手里压了几套房[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从哪里跑岀来,抓回去接着关
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