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诈“小白”变身反诈神探,在虚拟与现实的战场上,他以智慧铭刻"芯"路,铁腕重拳打击犯罪;
扎根基层、走街串巷,他用党建筑起防线,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
现任平塘县公安局刑侦大队一中队中队长的杨必超,自2015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先后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8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60余万元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2019年被黔南州公安局记个人三等功1次,2022年获县委组织部嘉奖1次,2024被贵州省公安厅评为成绩突出青年民警。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杨必超,倾听他的从警心声。
再强一点,才能打赢反诈隔空战
“现如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专业化、产业化趋势,犯罪手段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犯罪分子藏得更深、躲得更远,令人防不胜防。”
从警以来,杨必超边办案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一次次从海量数据中为案件找到突破口。

“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眼睛紧盯闪烁的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几个小时,目光如炬,杨必超要求自己“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异常的数据波动”。在虚拟的数字海洋中,他动真格、硬碰硬。
“专注、细致、可靠。”这是身边战友对杨必超的一致评价。
在办案的间隙,杨必超勤钻研业务知识,研究各类电诈案件侦办方法,不断提升研判水平、精湛打击技巧,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侦查破案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学习新技巧、新方法。
2021年11月,成立断卡行动百日攻坚小组以来,担任小组负责人,带领小组人员核查断卡线索200余条,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60余人,办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60余起。
“我们必须要一直学习,才能打赢反诈隔空战。”杨必超如是说道。

再快一点,才能追回群众辛苦钱
“我是平塘县公安局民警杨必超……他是骗子,一定要相信我,千万不要转账,我5分钟后就到你家!”
这些年来,杨必超已记不清自己打过多少次这样的电话了,杨必超说:“追赃挽损,挽的是受害人的钱财,追的则是他们对生活的希望,追回损失才是最终的战斗。”
2024年1月,辖区王先生在网上结交“女友”,对方以恋爱交友为幌子,用日常消费、看病、投资等理由,诱骗王先生向其提供的多个账户进行转账。案件发生后,刑侦大队及时开展案件侦破工作。
经过在大量数据、线索中剥丝抽茧、深挖彻查,一条完整诈骗链条浮出水面,涉及多个省份。随即杨必超和战友们历时15天,辗转河北、甘肃、湖南等省份,行程3000多公里,在外克服地形不熟悉、气候不适应等多重困难,全力以赴对案件开展侦查及线下挽损工作,成功将3名嫌疑人抓获,为受害群众追回被诈骗款12余万元。
杨必超全面负责反诈相关工作以来,办理电信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共打击处置591人,其中打击犯罪团伙5个,惩戒419人,刑拘129人,重点案件有效侦办20起,追赃挽损100万余元,抓获网上在逃人员20余人。

再拼一点,就能多一点时间陪家人
“希望电信诈骗越来越少,让我多一点时间陪伴家人。”这是杨必超的愿望。
杨必超妻子是平塘县公安局政工室民警,家中有两个可爱的双胞胎儿子,谈起家庭,他心怀愧疚,儿子生病住院时他总是姗姗来迟,儿子康复出院时,他马不停蹄的又回到了岗位上。
作为双警家庭,出差加班不停歇的奔波早已取代了鲜花烛光里的浪漫剧场,照顾家庭的重任只能留给妻子。
妻子也知道在无数个不眠的日夜,杨必超带着嫌疑人不能合眼休息。他们总是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双向奔赴,共同携手做“小家”和“大家”的守护者。

杨必超说:“反诈是一场守护者与犯罪者争分夺秒的竞赛,数以万计的反诈警察、无处不在的反诈宣传,都只为筑起一道安全防护墙。‘天下无诈’目标任重而道远。”
向“新”而行,向“质”而行,反诈脚步坚定而不停歇。在杨必超看来,负重前行不是一句口号,而需练就一副“铁肩膀”,他将一直学习进步,一直努力变“强”,做一堵“承重墙”,在关键时刻上得去、挺得住。
通讯员 张义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泰铭
编辑 高荣华
二审 方亚丽
三审 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