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国台北”被罚还连累樊振东?萧旭岑:宋思瑶落泪自责说错话

文墨史记 2024-12-06 14:31:23

一次看似普通的两岸青年交流,却因为一句“中国台北”掀起了政治风波。

复旦大学女生宋思瑶,本想通过一次善意的祝贺拉近两岸距离,但这句符合国际惯例的表达,却在台湾绿营势力的操弄下,被解读成所谓的“矮化台湾”。不仅如此,台陆委会的强硬反应还殃及未来的两岸交流活动,甚至波及到奥运冠军樊振东等大陆运动员的访台计划。

马英九基金会主办了一场陆生团赴台活动,邀请奥运冠军马龙带领大陆学生代表参与交流。在活动中,宋思瑶祝贺“中国台北”棒球队夺得世界12强赛冠军。这是一个基于国际奥委会规范的称呼,也是全球通用的表达方式。

但是,这却成了扫兴的民进党“上纲上线”的理由,绿营势力迅速将其解读为大陆对台“统战”的工具,随即发起全面攻击,要求台陆委会介入调查,并对主办方进行处罚。

陆委会主委邱垂正随即回应,声称宋思瑶的言论“矮化台湾”,伤害了台湾人民的感情。他宣布将对马英九基金会采取行政处分,包括未来6个月到5年内禁止其邀请大陆人士来台交流。同时,对于宋思瑶等陆生的入台许可也将被严审。

这些惩罚措施不仅断绝了基金会未来的合作空间,还彻底搁浅了马英九团队原计划的多项文化交流活动。或许宋思瑶的言论不是重点,通过此事大做文章,不让两岸交流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吧!

萧旭岑对此事感到极为痛心,他透露,基金会明年本计划邀请包括乒乓球冠军樊振东、跳水冠军全红婵和游泳新星潘展乐在内的大陆奥运选手,参与台湾日月潭的传统泳渡活动。这些活动原本是为了促进两岸民间互动,消除误解。

但随着台陆委会的限制,这些计划只能被迫取消。这就要让人质疑了:难道仅仅因为一名学生的习惯性表述,绿营就要彻底掐断两岸的交流渠道?不过,也确实不好说,总是有某些人想要蒙蔽大众的双眼,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心不想要看到两岸一家亲!

并且,这次风波给宋思瑶个人带来的压力远超预期,她在事发后感到非常自责,甚至多次落泪。宋思瑶认为,自己的表达可能“说错了话”,让台湾民众误解了她的本意。但实际上,许多台湾民众对她表达了理解和支持,他们认为她的祝贺是出于善意,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政治意图。

萧旭岑指出,这些温暖的声音让宋思瑶在压力之下得到了些许安慰,但事件本身的舆论导向,依然让这位年轻的学生感到难以承受,因为她觉得大家本来就是一个国家的,一脉相承,怎么也没想到会有人的反应这么大!

而台陆委会的强硬态度也让人看到民进党对两岸交流的严控策略,近年来,民进党频繁通过行政手段限制大陆人士的访台活动,并试图“碰瓷”将两岸的任何民间互动都套上“统战”的帽子。

对于此次事件,他们不仅攻击宋思瑶的发言,还动用党派资源扩大舆论声势,将整个交流团推向风口浪尖。陆委会还小题大做的以“伤害台湾感情”为由,对马英九基金会施以重罚,进一步凸显了绿营对两岸交流的戒备心理。

但更令人感慨的是,台湾内部并非对绿营的立场完全认同,民进党立委王世坚就公开表示,既然政府批准了陆生团来台,就不应在合法的交流活动后“鸡蛋里挑骨头”。他认为陆委会的做法过于意识形态化,反而会损害台湾的民主形象。

王世坚的表态揭示出民进党内部的分歧,也让外界看到台湾社会中依然存在理性讨论的空间。本来台当局想装作大大方方的样子,但听到“中国台北”就应激,这如临大敌的做法只会让人觉得很无语。再说了宋思瑶说的又没错,这本就是两岸人民的心声,只不过戳穿了一些人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已!

从整个事件来看,绿营对宋思瑶发言的反应,实际上是两岸对立加剧的缩影。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持续紧张,任何涉及大陆的活动都被绿营政治化解读。这次事件中,无论是学生的无心之言,还是基金会的善意交流,都难逃被曲解的命运。而陆委会的强硬举措可能会进一步打击两岸民间交流的积极性,使本就紧张的两岸关系雪上加霜。

最后,这场风波也并未因绿营的高调批评而平息,反而让更多人开始反思两岸交流的现状与未来。对于大陆方面而言,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推动民间互动,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对于台湾社会而言,这次事件不仅检视了政治操控对民主自由的侵蚀,也提醒着民众,真正的交流或许比隔阂更能带来长期的利益与和平。

0 阅读:1

文墨史记

简介:军事智库分享,提供深度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