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英国访问时接受采访说,只要乌克兰能加入北约,他就愿意辞职不当总统了,他还说如果各方都准备好了,乌克兰就会签那个矿产协议。
在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乌克兰的态度完全变了,原本说好的军事援助说停就停,还逼着泽连斯基签矿产协议,根本不管乌克兰的主权和安全。

随后在前几天的会面中,泽连斯基还在白宫被特朗普冷落和训斥,这哪像盟友,简直就是“大哥”在欺负小弟。
于是乎泽连斯基扭头就走,与3月1日早上11点,泽连斯基坐夜班飞机抵达伦敦。
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外,他受到民众的欢呼,英国工党领袖斯塔默上前迎接,还给了他一个拥抱,说:“唐宁街非常欢迎您,英国完全支持乌克兰。”

两人随后在首相府里闭门会谈了大约75分钟,会谈结束后,斯塔默送泽连斯基出门,又抱了一次,态度已经不言而喻。
其实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其实不比美国少,欧盟国防事务专员安德留斯,最近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接受采访时表示。
“过去三年里,欧盟给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援助、预算支持和人道援助加起来大约有1340亿欧元(约1400亿美元),而美国的援助大概是1000亿美元。”

并且在白宫吵架事件发生后,挪威的燃料供应商Haltbakk Bunkers宣布不再给美国军舰加油了,该公司说这么做是为了抗议特朗普政府对乌克兰的政策,同时也表示他们支持乌克兰。
要知道Haltbakk Bunkers是一家总部在挪威克里斯蒂安松的公司,专门负责给在挪威水域活动的船只加油,包括停靠在挪威港口的北约船只。
公司负责人格兰表示,他们去年大概给美国军舰加了300万升燃料,一但他们宣布罢工,对于美国军舰来说,寻找下一补给点成为了新的难题。

由此可见,欧盟已然成了泽连斯基最后的筹码。
早在2月17日,马克龙邀请欧洲各国领导人紧急赶到爱丽舍宫,开了个“乌克兰危机及欧洲安全峰会”,表面上是反对结束俄乌战争。
结果2月18日,美俄代表在沙特利雅得见面后,又开了第二次线上会谈,欧洲一看,美俄直接谈起来了,根本没把他们当回事,感觉像被“晾在儿童桌”上,非常不爽。

到了2月2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跑到基辅,提议和乌克兰签个“关键原材料”协议,想赶在美国前面,先抛出欧洲的条件。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欧洲到底想干啥,大家心里都明白了,他们其实不是反对结束俄乌战争,而是现在乌克兰在战场上明显处于下风,美俄一谈停战,欧洲根本插不上话。
为了争点存在感,欧洲必须得想办法帮乌克兰扭转局面,哪怕只是暂时的,这样他们才能在谈判中占点便宜,捞到在乌克兰的利益。

但是他们也不敢太过分,早在一月下旬,意大利安莎通讯社引用一位欧洲外交人士的话说,特朗普打算从欧洲撤走2万名美军。
如果真这样,美国驻欧洲的军队数量会减少大约20%,这也意味着美国正在重新考虑保护欧洲的责任,无疑是赤裸裸的威胁。
所以双方一直都在谨慎的交谈着,就连泽连斯基都开始借坡下驴。

他在2号晚上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虽然没能在美国白宫谈成美乌矿产协议,但他还是愿意签这个协议。
他说尽管上周和特朗普的会面不太愉快,他还是愿意和美国继续“好好谈”,如果收到邀请,他也愿意再去白宫继续商量。
他相信自己还能修复和特朗普的关系,但接下来的谈判必须关起门来谈,他还说只要各方都准备好了,乌克兰愿意签美乌矿产协议。

泽连斯基这么积极地想推动这个矿产协议,就是因为他知道美国的支持对乌克兰太重要了。
因为他在国内也面临很大压力,乌克兰老百姓希望政府能改善经济、结束战争,在他看来,签了矿产协议,可能既能缓解国内的经济问题,又能增强乌克兰的军事力量。
不过美国对泽连斯基的态度依然很强硬,3月2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对媒体说,美国需要一个能同时和美国、俄罗斯打交道,并最终解决俄乌冲突的乌克兰领导人。

如果泽连斯基的个人目的或政治动机和结束俄乌冲突背道而驰,那问题就很严重了,言下之意很明白,如果泽连斯基不改变想法,那么美国不介意换个人当新的乌克兰总统。
为此英国首相斯塔默还在伦敦打电话,试图劝说美国和乌克兰总统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英国官员最终没能挽救美乌经济协议,这份协议其实在那场“翻车”的新闻发布会之前已经快谈成了,不过特朗普的团队拒绝了恢复谈判的请求,说需要时间冷静一下。

一名欧洲官员透露,特朗普政府私下已经明确表示,他们希望泽连斯基公开道歉,这样才能修复双方的关系。
但在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墨菲看来,不管泽连斯基怎么努力,怎么说好话都没用,因为特朗普正在推进一个“把乌克兰拱手让给普京”的方案,而泽连斯基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