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5年4月23号,在中共七大的会上,陈赓被大家选为了中央候补委员。他乐颠颠地一阵快跑,到了毛主席跟前,笑着打趣说:“主席,候补这到底是啥意思啊?我是要给谁打替补呢?”
听到这话,毛主席是又好气又好笑,这时旁边的聂荣臻忽然插了一句:“这就像往屁股后面插党参,典型的后来才补上嘛!”
这话一出,大家都笑弯了腰,陈庚心里明白自己被逗乐了,索性也加入进去,跟大伙一块儿嬉笑打闹,整个会场瞬间变得既轻松又欢快……
【01 军中幽默大师】
大家都知道,陈庚大将军是我们国家开国时候的重要功臣。他革命一辈子,到处打仗,赢了很多场艰难又重要的战斗。他是个非常厉害的军事人才,既会出谋划策,又会指挥作战。
不过,别看陈庚在战场上勇猛无比、果断决绝,一到了战场外头,他就爱开些玩笑、逗大家乐呵,因此被大伙亲切地叫做军中的“开心果”。
咱们来翻开历史那一本本沉甸甸的书页,瞧瞧陈庚将军那些不为人知的趣事儿,通过这些故事,体会一下他独特的大将魅力。
1924年那会儿,21岁的陈赓踏进了黄埔军校的大门,成了第一期学员。没多久,他就因为自己聪明又爱开玩笑的性格,在众人面前露了脸。
那时候,班里有个叫关麟征的家伙,因为太过骄傲,惹毛了不少同学,陈庚也在其中。所以,陈庚打算整整他,算是帮大伙儿出口气。
有次集训,教官让大家两排面对面站着练军姿。陈赓瞅了个空子,对着关麟征就做起鬼脸来,搞怪不停。
结果关麟征没绷住,噗嗤一下笑了出来。这下麻烦大了,教官走过来,二话不说,直接给了他两巴掌,然后板着脸训道:“当兵的就得时刻保持严肃,你这嘻嘻哈哈的像什么话!瞧瞧人家陈赓,站得多规矩!”
没想到,陈庚在开玩笑的时候,突然就变得一本正经,站得笔直,那军姿简直就像个标准模型,把关麟征气得差点没背过气去。
陈赓在同学圈里有个外号叫“欢乐宝”,他虽然是个堂堂正正的男生,但要是扮起女生来,那温柔劲儿,简直跟水一样柔。
那时候,周总理在黄埔军校当政治部主任,他搞了个“血花剧团”,陈赓也是剧团里的一员。
有一次,我们准备排一个搞笑剧,叫《皇帝梦》。角色都差不多定好了,但就缺袁世凯的五姨太这个角色没人演。为啥呢?因为咱这军校里压根儿就没女的。
这时候,陈庚主动站出来说:“我个子高又瘦,演女的最合适不过了。”
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挺逗的,心里都好奇陈庚要是扮成女的会是啥样,就一个接一个地说,这主意不错,可以试试。
陈赓那天真抢镜,表演的时候,他那股子天赋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根本停不下来。
他脸上抹了点腮红,帽子上别了朵花,手里抓着块小手帕,手指摆成兰花样,脚步轻盈得像女人走路,在舞台上摆各种姿势,扭动身体,简直就像个“小妖精”似的。连周总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很快,“陈赓特有的风趣”在学校里传开了,就连蒋介石也被他开了玩笑。
1933年某个时候,陈赓不小心被叛徒出卖,然后就被抓了。蒋介石听说后,很快就见了他,见面就问:“你咋变瘦了呢?”
陈庚聪明地回应道:“我人是瘦了点,但国家可是变得更富有了。”接着,他又开玩笑似的说:“看蒋校长您,好像也瘦了点嘛。”
蒋介石一脸认真地回答:“百姓受苦受难,生活过得太惨了,我整天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啊!”
陈庚突然说了句让人震惊的话:“校长啊,你作为党和国家的头儿,怎么你自己瘦了,全国老百姓却也跟着更瘦了呢?”这话一出,蒋介石竟然被问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陈庚生来就是个爱开玩笑的性子,他说话风趣,大家都知道,只要他一开口,准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陈毅大将对陈赓将军有过这样的评价:“陈赓不光是党内的一位猛将,还特别能吸引人,他性格开朗幽默,很会带着大家一起投身革命。”
没错,在军队里头,陈庚这人,从上到下,领导也好,同志也罢,都挺喜欢他。听说在抗战那会儿,他连以严厉出名的彭德怀都敢开玩笑,真是够大胆的。
有回,陈赓摆了桌酒席请彭老总。大伙儿心里都清楚,彭老总脾气直,最看不惯铺张吃喝,就都劝陈赓别太张扬。可陈赓呢,跟没事人一样,一脸的自信满满。
吃饭前,陈赓问彭老总:“中午就吃鱼吧,不吃别的了,我安排战士去河里捞点鱼来。”彭老总听了,觉得挺好,连忙点头答应。
酒桌上,彭老总尝着鱼,直夸它美味得很。说着,他便大口吃了起来,吃得十分过瘾。
这时候,服务员又端上来一盘肉丸子,彭老总瞅了一眼,脸色不太好看:“这是搞的啥名堂?”
陈赓笑嘻嘻地说:“这可是鱼肉做的丸子,味道好得不得了。”
彭老总默默尝了一口,心里直犯嘀咕,这分明就是肉的味道嘛,哪儿来的鱼香?
没过多久,服务员又端上来一盘鸡肉,这回彭老总真的绷不住了,直接皱起眉头问:“这鸡怎么也跟之前的鱼肉一个味儿?”
陈赓笑着回答:“这儿的鸡啊,它们最爱吃的就是鱼,说到底,还是鱼的事儿……”把彭老总逗得开怀大笑。
陈赓这人性格直爽,心里藏不住事,爱跟谁都逗个乐子,就连在毛主席面前也不例外。不过,世事难料,他也有栽跟头的时候。
【02我候谁的补】
1945年4月23号,中共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的杨家岭,那个中央大礼堂里热热闹闹地开始了。那时候,抗日战争已经快打完了,感觉胜利就在眼前,就像天亮前的第一缕阳光,马上就要照进来了。
大礼堂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总共有755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会上,大家一致同意把毛泽东思想定为咱们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会议进行的时候,会挑出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方法是开放式的投票。毛主席还号召大家积极说话,说每个人都有权利提名自己觉得合适的人选。
大家纷纷议论开了,这时陈赓嬉皮笑脸地对大家伙儿说:“我呀,特意做了一套新衣裳,打算当中央委员的时候穿,各位可得给我投一票哦!”话音刚落,他自己就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大家也都被他这股子调皮劲儿给逗笑了。
投票、数票、再统计,一顿忙活后,大会最终确定了44名中央委员和33名候补委员的名单。当陈赓听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候补委员那一栏时,心里头那个高兴啊,简直要飞起来了,差点儿没忍住从座位上跳起来。
会议一完事儿,大伙儿都忙着拍照留念。这时候,陈庚蹦跶到毛主席跟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头,笑嘻嘻地说:“主席啊,我问您个事儿,候补是个啥玩意儿?我这到底是候补谁的缺儿啊?”
毛主席一听就笑了,他心里明白陈庚爱逗乐子,便说道:“咱们先照个相,等会儿再让你听听我的故事。”
这时候,旁边的聂荣臻突然插话道:“候补是啥玩意儿?我跟你说啊,就像屁股后面插了根党参,那就是后上的意思。”
大伙一听这话,顿时笑开了锅,有的笑得眼泪直流,有的腰都笑弯了。这欢快的氛围,让刚圆满结束的中共七大又多了几分光彩。陈庚觉得自己被大家开涮了,二话不说,立马和大家嬉笑打闹到一块儿……
陈赓那开朗爱笑、满满正能量的性格,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简直就是最稀罕的一抹亮色。
不过,平时爱开玩笑、喜欢找乐的陈庚,却被毛主席的一次大发雷霆给吓得魂飞魄散。
1947年6月份,刘邓的部队勇猛地渡过了黄河,朝着大别山的方向进发。就在这个时候,陈毅和粟裕也带着他们的军队,直插鲁西南地区。蒋介石一看两支大军都往中原冲,立马就乱了阵脚。
这时候,毛主席做出决定,派陈赓带着第四纵队去打陕甘宁边区的保卫战。他立刻通知陈赓,要他快点到陕北来开会商量。
陈庚接到任务,匆匆赶到中共中央的地方。毛主席为了欢迎他,特意在窑洞里准备了些家常便饭,还有几样小菜,一起喝了几杯。
吃饭那会儿,毛主席、周总理还有陈庚,他们一边吃着喝着,一边聊着天,笑声不断,喝得特别痛快。
喝了几轮酒后,陈庚看上去有点上头了,也不管对面坐着的是谁,张口就来:“主席,您这回可真不够明智啊,让我跑去西边过黄河,这主意可不怎么样!”
毛主席当下就怔住了,周总理也是一脸惊讶。他怕陈庚再失控,连忙上前打圆场:“瞧这样子,是喝猛了吧,咱就别再喝了。”
但毛主席并不这么认为,他朝周总理挥了挥手说:“让他讲讲,我哪做得不对?”
陈赓一听能随便说,立马来了劲儿,话也多了起来:“主席啊,你让我过黄河到豫西去,打那些敌人防守弱的地方多好啊。保卫陕甘宁的话,你旁边调点兵不就行了嘛。把我调过来,是不是有点大炮打蚊子的感觉啊……”
陈赓话音刚落,毛主席突然用力一拍桌子,严厉地说:“陈赓,你胆子不小啊!过个黄河你还这么多牢骚,你离那儿最近,我都指挥不动你,我还能指挥谁去?”
见主席生了气,陈赓心里明白自己这回惹麻烦了,他赶忙站起身,一脸通红地坦白:“主席,我错了,中央的决定我一定照办!”
瞧见陈庚那副尴尬样儿,毛主席憋不住笑出了声,打趣道:“大伙儿都说陈庚爱逗人,这回倒是让我给逗上了,我就随便开了个小玩笑,你就招架不住了!”旁边站着的周总理也暗暗憋着笑:“看来连咱们这位幽默高手也有栽跟头的时候啊。”
陈庚一开始完全懵了,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原来毛主席刚才那股火气,是逗他玩呢。他这才知道,中央其实早就把之前的计划给改了,改得还跟他心里想的一样。
陈庚这人特别逗,性格特别突出。在革命的日子里,他就像是部队里的“欢乐制造机”,总能让大家乐呵乐呵。而且啊,他在党内也是出了名的“多面手”,啥都能干,啥都能干好。
【03万金油式干部】
《毛主席的教导》中有这么一句实在话:“我就像革命路上的一块砖头,哪儿缺人我就去哪儿顶上。”
换句话说,咱们党里的领导干部,啥时候需要他们,他们都能立马顶上,担起责任,简直就是那种啥都能干的“全能型干部”。
陈庚这位领导干部挺特别,他原本是黄埔军校出来的,按理说应该带兵打仗,在前线大展身手才对。但没想到的是,他选择的却是和军事不太相关的活儿——做地下特工。
1928年4月份,陈庚被安排去了上海中央特科,直接归周总理管。在那段时间,他胆子大得很,脑子也转得快,很多要紧的活儿都让他给漂亮地干成了。
有一次,党的那些小组成员正悄悄在法租界的一家戏院里开会呢,结果国民党特务突然间就像一群蜜蜂一样,呼啦一下就围住了整个戏院,把会场给包围了个严严实实。
眼瞅着战友们眼看就要被敌人抓住,陈赓脑子一转,干脆自告奋勇,假装跟特务“合作”,一个人站在了一个门口守着。
就这样,共产党大摇大摆地从特务的鼻子底下,直接从大门溜了出去,逃过了被抓的风险。
红军过长征那会儿,陈赓带着一个挺特别的团,名叫“干部团”。按道理讲,他资格老,打起仗来也是一把好手,当个师长或者军长那是绰绰有余。可他却心甘情愿地在团长这个位置上埋头苦干,一点怨言都没有。
其实,中央并非不看重他,反而是给了他大任务。“干部团”不光是支能打硬仗的部队,还是红军领导层的贴身卫队。
1935年1月19号,遵义会议结束后,毛主席带着红军往北走,到了土城镇。他看了看周围的地势,觉得挺有优势,就打算利用这点,给后面追来的川军来个前后夹击。
不过,因为敌人势力大,咱们红军力量小,最后还是打了败仗。毛主席一看形势不妙,就想着让林彪带着红1军团赶紧来帮忙。可问题是,红1军团那会儿正忙着攻打赤水城,一时间根本回不来。
毛主席脑子转得飞快,一下子就想到了陈赓的干部团。他赶紧找来陈赓,让他赶紧上阵。陈赓二话不说,带着队伍就跟敌人拼上了,最后硬是扭转了战局,打了个大胜仗。
瞧着这出色的成果,毛主席心里头那个高兴啊,直夸奖说:“陈赓不错,有能力当军长!”
陈庚的党性作风特别全面,是全军学习的榜样。无论何时革命有需要,他都会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英勇无畏,给党和国家带来让人满意的成果。
1950年夏天,陈赓接到毛主席的任务,悄悄地跑到越南去帮忙打法国鬼子。那时候,他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给越南军队出谋划策的军事高手,另一个就是负责和越南方面打交道的外交官。
毛主席挑中了陈庚,主要是因为他军事上很有一套,指挥起来头头是道。而且他性格特别好,为人和善,从不摆架子,还特别幽默。在处理人际关系这块,他也是一把好手,很会做人。
事实证明,毛主席看人真准,陈赓也真没让人失望,他顺利完成了抗美援越的重要任务。
接着,越南人民正沉浸在喜悦之中,陈庚自告奋勇,决定前往朝鲜战场支援。
毛主席那时候开玩笑似的讲道:“陈庚啊陈庚,你真是个战斗狂人,刚刚在越南跟法国人干了一仗,转头又想去朝鲜和美国佬较量较量!”
1951年1月23号,陈赓急匆匆地赶到了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可没过几天,越南那边出了问题,陈赓又马不停蹄地奔向了越南。
他再次踏上朝鲜的土地,已经是半年多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候,第五次大战役的硝烟早已散去,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已经陷入了僵持状态。
看到这种情况,陈赓就跟彭老总说,咱们得搞个“西海岸防守计划”,他还打算自己上手,把防守的架子给搭起来。
不过,就在他忙忙碌碌地做着各种准备时,国内突然又有新的事态发生,这让陈庚不得不再次回到国内。
一个月后,陈庚再次踏上了朝鲜战场的土地,这已是他第三次前来。这次,他临时接过了志愿军司令员的担子,目的是为了让彭老总能够回国安心治病。
我亲自带着志愿军搞起了坑道防线,给停战谈判帮了把大忙。
1952年6月份,陈庚从朝鲜回来以后,他又干了一件“跨界”的大事儿,那就是创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工程学院,又给国家整了个大惊喜。
1961年3月16号,陈赓大将因为生病去世了,享年58岁。
那时候,党内有人讲,陈赓的幽默,那可是大智慧、大公无私的体现,形容得太到位了!
【结语】
陈庚是个打过无数仗、名声在外的大将,周总理特别喜欢他这种有学问的武将,毛主席也对他十分看重。他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从小就决心要为国家出力,所以扔下笔杆子,拿起枪杆子去干革命。他是个非常了不起,性格也很独特的军事头头,整个人充满了传奇故事。
陈庚这人,忠心耿耿,胆识过人,智谋深远,打起仗来是把好手,平时还特幽默机智。他真的是我党里头的宝贝疙瘩,少见的人才。不管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后来的和平日子,他给党和国家出的力、流的汗,那都是杠杠的,绝对会被历史牢牢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