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停困局:特朗普的俄乌棋局为何步步维艰?

段俊熙看天下 2025-03-22 13:31:11

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通话中连说五次“感谢”时,这场被特朗普寄予厚望的斡旋行动已显露败象。 尽管美俄乌三方达成“暂停袭击能源设施”的表面共识,但前线的无人机仍在跨境轰炸,俄军的装甲纵队仍在向苏梅州推进。 这场被称为“最接近停火”的谈判,最终沦为各方利益拉扯的表演舞台,而特朗普的“交易艺术”首次遭遇了国际政治的铜墙铁壁。

特朗普的调停策略始终带着鲜明的商业烙印。 这位曾放言“24小时结束战争”的总统,试图将领土争端与人员伤亡量化为可交易的数字,甚至提出用乌克兰核电站控制权换取军援筹码。 然而,这种将地缘冲突简化为“买卖协议”的思维,在俄乌战场上遭遇了残酷解构。

克里姆林宫的谈判代表私下嘲讽:“他以为在收购破产企业。 ”事实上,俄方虽表面配合停火倡议,却将核心诉求锁定在解除制裁与能源合作; 而泽连斯基虽堆砌外交辞令,却在通话尾声再度索要爱国者导弹系统。 两方的务实诉求,让特朗普“各打五十大板”的中间路线寸步难行。

这场调停困局,暴露出美国对盟友控制力的历史性衰退。 特朗普团队曾自信能通过“断供军援”迫使基辅屈服,却未料到三年战争已重塑乌克兰政治生态——泽连斯基通过15轮人事清洗,将反对派势力连根拔起,打造出高度集权的战时体制。 即便美方安插反对派议员、派遣特使家族成员,也难以撼动基辅的权力铁幕。

更深的裂痕出现在跨大西洋联盟。 欧盟虽在口头上支持停火,却秘密推动“自愿联盟”派兵计划,试图在战后秩序中分一杯羹。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透露:“布鲁塞尔私下将特朗普的调停视为美国撤退的前奏,正加速军事自主化进程。 ”这种离心倾向,使得美方“挟欧洲以令俄乌”的算盘彻底落空。

特朗普在俄乌的挫败,正引发连锁式地缘震荡。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近期公开讥讽:“自诩世界警察的人,连家门口的火都扑不灭。 ”德黑兰不仅加速向莫斯科输送无人机技术,更在霍尔木兹海峡扣留美国油轮,试探华盛顿的虚实。

中东局势的升温印证了权力真空的出现。 胡塞武装加大对红海商船的袭击力度,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重启加沙地面行动,沙特王室则与俄罗斯磋商石油减产协议——这些曾被美国军力震慑的势力,如今都在特朗普的调停败局中嗅到机遇。 正如卡塔尔智库报告所言:“当超级大国失去议程设置能力,地区玩家便会争夺规则制定权。 ”

这场失败的调停,恰似美国霸权衰退的缩影。 特朗普团队曾幻想复制1978年戴维营协议的辉煌,通过一场外交胜利重塑国际秩序。 但现实是,既无冷战时期的绝对威慑力,又缺乏战后重建的经济筹码,华盛顿的“劝和促谈”沦为空洞口号。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战略信誉的崩塌。 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开始公开质疑:“若美国连盟友的利益都无法协调,如何领导全球治理? ”这种信任危机,加速着世界向多极格局的演变。 俄罗斯外交部甚至提议将下一次和谈设在金砖框架内,此举被视为对西方主导秩序的公然挑战。

当特朗普在海湖庄园为“阶段性成果”自斟香槟时,基辅的防空警报正响彻夜空。 这场持续的地缘博弈揭示了一个真理:在民族生存与主权完整的议题前,任何走捷径的交易企图都将碰壁。 而美国手中的指挥棒,已再难奏响往日的霸权乐章。

0 阅读:11

段俊熙看天下

简介:传递快讯,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