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楚国王室一直都是芈姓熊氏,王室旁支几代以后就改姓楚或者屈等等与王室区分。古人的口号而已,古人也没隐藏事实,也是记录下来的……刘邦他爹,刘老汉。秦人和颛顼的事,根本没有事实依据,不能算美化,属于魔改、篡改、编造,不是一回事,贴近是给脸贴,脸不存在,是造个空壳吗。不知道这个十之八九是怎么来的。古羌又不是羌人,古羌是华夏人和羌人的共同远祖,学术界叫古羌而已,也可以叫古华夏。
他要想发展秦邑只能靠家族成员帮忙(周天子只是给个空头支票,但不会提供一兵一卒,要想发展只有靠自家人),而家族成员都是赵氏,他们不可能从不多的家族人口中抽出很多人来帮一个改秦氏的人,即使是自己儿子也不会帮,这就是姓氏的重要性。没有赵氏家族的帮助,非子在秦邑就是光杆司令。比较特殊的情况是舜的后裔妫姓只有陈这么一支像样的后裔,很可能跟舜时代较短、和尧部落复杂关系所致。
继续为赵氏是最好选择,毕竟生存壮大比所谓面子重要多了。在壮大之前,他的后代也将跟着非子继续为赵氏,等到壮大以后,已经很多代赵氏了,也没必要再改秦氏了。姓几百代不变,氏是身份彰显。而秦国这时候只是一个弱小的附庸,白氏不该也不可能是秦嬴的亲戚,作为传家宝物铭文的主人公,推断白氏应该是有代王征伐权限的高级公卿。
宣王时期伐猃允有很多次,其中有器物铭文依据的可能是虢公子白或《诗经·出车》的南仲。我比较赞同白氏推测为虢公子白的可能性较大。说起屈原,当时看大秦帝国的时候就觉得那个芈原演的太愤青了,有点讨厌,最后才明白原来他是屈原,尴尬又纠结,毕竟给了我三天假期哈哈。始皇赵氏应该和他早年在赵国长期生活有关,这个赵表属地。
毕竟始皇之前的秦国君主没有称赵氏……某某氏多是别人称呼他的,并不是他自己认了一堆姓氏。别人称呼秦始皇嬴政、赵政、秦政、吕政都有,并不是说秦始皇自己承认这都是自己的姓或氏。姓氏合流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不是突变。所以不能说司马迁时期姓氏不分,但战国末期姓氏分明。而非子不是家族领袖,要想改为秦氏,除他和自己儿子之外是没人会跟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