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CC系”特务三号人物张厉生

复杂历史简单说 2025-01-21 05:14:53

民国时期,蒋介石为了维护自己的独裁统治,成立了军统和中统两大特务组织,军统的负责人是戴笠,中统的负责人是陈果夫和陈立夫兄弟。

中统前身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党务调查科”,专门用来收集情报,后来升级成为“党务调查处”,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才改名为中统。因为陈氏兄弟事情多,加上又是“CC系”首领,所以中统局局长都是由中央党部的秘书长兼任,但中统局内部的事务,主要还是副局长徐恩增负责。

军统是武特务,而中统是文特务,主要负责的是党务工作,对付国民党以外的政治团体,和反蒋力量,在省、市、县的国民党党部都有办事机构,各党部的负责人基本都是中统成员兼任。

张厉生年轻的时候在法国留学,还和周总理是同学,而他思想激进,经常宣传“反共”言论,因此是国民党的顽固派。回国后,张厉生给陈诚和邵元冲当过秘书,由于他思想反动,被蒋介石和陈氏兄弟看中,于是就加入到“CC系”里面。

虽然张厉生是个顽固派,但他确实很有能力,在北方负责党务工作的时候,他建立特务情报网,收买杂牌军将领,帮蒋介石制衡各地方武装。陈氏兄弟特别信任张厉生,甚至把中央组织部部长位置都给他了,可张厉生脚踏两只船,和陈诚也来往密切,因此得罪了陈氏兄弟,最终选择脱离“CC系”,直接听命于蒋介石。

解放战争时期,张厉生担任过国民党行政院秘书长、副院长等职务,由于国民党部队在正面战场兵败如山倒,导致蒋介石疑神疑鬼,张厉生最后被打入冷宫。

张厉生

1901年,张厉生出生于河北乐亭,他的父亲张绳武年轻的时候在东北经商,当时日本势力盘踞东北,张绳武和日本商人做生意的时候发生矛盾,结果被抓到牢里关押,此后张绳武特别恨日本人。张厉生小的时候,父亲总是教育他,说落后就要挨打,因此父亲对他的教育很严厉,这也使他学习成绩很好。

1914年,张厉生考上乐亭的小学堂,可惜父亲在这一年去世,幸好有亲戚接济,才能继续读书。

1917年,张厉生考入南开学校,和周总理是同学,在老师吴稚晖的影响下,他决定去法国留学。

1920年11月,张厉生去往法国,在默伦学院学习法文。

1922年,张厉生考入巴黎大学,专攻政治经济学。

张厉生

1923年,张厉生加入国民党,由于他思想激进,经常宣传“反共”言论,因此和周恩来、李富春等留法共产党员发生争执,另外他还和曹德三、习文德等人,创办《三民周报》,宣传反共理论,排斥共产党人。

1925年,张厉生回到国内,在上海中山学院任主任教授,并且遇到了陈果夫,当时陈果夫没有留意他。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后,国民革命军在两湖地区打败北洋军阀吴佩孚,国民政府也从广州转移到武汉,于是张厉生就前往武汉,投奔国民政府,这时候他把原名张维新改成了张厉生。

1927年初,贵州黔军将领王天培担任国民革命第十军军长,张厉生担任第十军政治部主任,不久王天培在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中被杀,张厉生受到杭州市长邵元冲的邀请,前往杭州市政府当秘书长。由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张厉生凭借“反共”积极分子的身份,加上又懂政治经济,所以得到蒋介石的欣赏,当上南京市党部监察委员。

陈诚

1928年3月,陈诚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备司令,他需要一个熟悉党务的人才,在邵元冲的推荐下,张厉生成了陈诚的秘书。张厉生不光负责党务,他的协调能力也强,陈诚手下的军官之间发生矛盾,他都会帮忙调解,帮陈诚处理了不少事情。另外他还写了一本《党务整理方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党务监察制度,把《党务整理方案》送给蒋介石审查的时候,蒋介石不停表扬张厉生,这让陈果夫也注意到张厉生。

1929年3月,国民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张厉生在会议上极力排斥国民党外的其他派系,坚决拥护蒋介石的领导,给蒋介石留下很好印象。不久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陈果夫,给张厉生做了一番思想工作,于是他决定担任中央组织部秘书,正式加入陈氏兄弟领导的“CC系”。

陈果夫

之后张厉生被派往华北地区,担任党务特派员,他在平津地区建立了很多情报机构,专门用来进行特务活动,特别是搜集和日本人相关的情报。

1931年11月,张厉生当选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932年10月,张厉生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驻北平军事代表,兼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张厉生和西北军旧将来往密切,希望他们能拥护唯一的领袖蒋介石,防止晋绥军、东北军、陕军等地方武装。

1933年夏,冯玉祥、吉鸿昌等人组建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张厉生在报纸上写文章抹黑抗日同盟军,另外还拉拢庞炳勋等杂牌军,配合中央军进攻张家口方向的抗日同盟军。

陈立夫

1933年下旬,陈氏兄弟想扩大“CC系”在国民党的影响力,于是任命张厉生为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负责党内的人事工作,张厉生在国民党的各个重要部门都安排了“CC系”成员。张厉生和陈氏兄弟等人组建了“青白团”与“同志会”,张厉生担任常务干事事,其宗旨是拥护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另外张厉生在北平策动发动青年,让他们去破坏进步青年的爱国活动。

1934年底,张厉生在上海成立“中央调查统计局华东办事处”,通过这个机构“CC系”成员打入到上海的商界。

1935年11月,张厉生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1936年,陈氏兄弟把中央组织部部长的位置给了张厉生,上任后的张厉生畏手畏脚,他知道政坛的复杂性,一不小心自身难保,所以不敢有什么创新,都是按照陈氏兄弟的旧方针。张厉生当上国民党的组织部长后,扬言要清理掉国民党内部的异己,因此不少人遭到迫害。

张厉生

1938年初,抗日战争时期,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转移到武汉,张厉生在汉口设立了“战时党务特别委员会”。

1939年,河南爆发大规模灾情,张厉生担任赈灾委员会副主任,由于“CC系”成员暗中私吞赈灾物,张厉生不断被政敌攻击。

1940年,张厉生向蒋介石建议,想把军统、中统、“CC系”的情报网合并起来,这让军统的领导人戴笠很不满,二人也成为仇人。陈诚担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的时候,张厉生跑去给陈诚当幕僚长,这让陈氏兄弟很生气,说张厉生不要脸,堂堂国民党的组织部长,居然给陈诚当狗腿子,就这样张厉生和陈氏兄弟闹翻,于是张厉生直接退出“CC系”,给陈诚当政治部副部长。

1941年2月,张厉生由蒋介石直接指挥,担任考核委员会秘书长,负责监督国民党员的忠诚性。

1942年12月,蒋介石任命张厉生为国民党行政院秘书长,兼国家总动员会议秘书长,配合副院长孔祥熙处理政务,各部次长的会议都是由张厉生主持。虽然张厉生是个“反共”顽固派,但同事之间来往他很温和,各部之间发生矛盾,他都会耐心调解,因此各部对他印象都很好。

孔祥熙

1944年12月,张厉生担任内政部部长,兼行政院秘书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厉生张罗召开两次“国民大会”,由于蒋介石实行独裁统治,被其他政治团体声讨,张厉生在骂声中,硬着头皮帮蒋介石举行“国民大会”。由于张厉生和军统关系差,军统的郑介民向蒋介石告状,说有证据表明张厉生暗中拉帮结派,这让蒋介石开始警惕张厉生,慢慢把他边缘化。

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公布国民党战犯名单,张厉生排名第十九。

1948年,由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国内经济很严峻,负责经济管理的行政院副院长张厉生宣布辞职。

1949年1月,蒋介石被桂系逼迫下野,李宗仁不待见张厉生,所以他也选择退出政坛,只要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头衔。8月,张厉生去往台湾。

1950年3月,陈诚担任国民党行政院院长,靠着和陈诚的关系,张厉生当上副院长,负责协助处理“土地改革”,加强“地方自治”工作。

1954年8月,张厉生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

1959年,张厉生负责和日本的联络。

1963年,张厉生退出政坛,由于他为官的时候很廉洁,所以退休后的日子比较清苦,还需要朋友的接济。

1971年,张厉生在台北去世。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3 阅读: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