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首战惨败后,靠什么实现逆风翻盘?

以丹聊历史 2025-04-17 16:02:37

说起三国时期的江东小霸王孙策,大家都知道他十七岁丧父,二十岁出头就打下六郡地盘,简直是开了挂的创业奇才。

但您知道吗?这位少年将军能在乱世中快速崛起,就像现在创业需要找对投资人、踩中市场风口一样,背后既有贵人扶持,也离不开时代造就的特殊机遇。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孙策是如何在袁术的 "投资" 和扬州乱局的风口下,完成从 "职场新人" 到 "江东CEO" 的逆袭之路。

创业初期:从 "职场新人" 到拿到第一桶金

公元194年,刚给父亲孙坚守完孝的孙策,揣着简历就去找袁术 "求职" 了。这时候的孙策才十八九岁,搁现在也就是刚上大学的年纪,妥妥的职场小鲜肉。

但千万别小看这年轻人,他爹孙坚当年可是能逼得董卓迁都的猛人,手底下有不少老部下还念着旧情呢。

袁术第一次见到孙策,心里其实挺矛盾的:一方面觉得这小子年纪轻轻,能有多大本事?另一方面又惦记着孙坚留下的人脉资源。

于是玩了一手太极,让孙策去丹阳郡自己招兵买马。好在孙策有个靠谱的舅舅吴景,当时正担任丹阳太守,在舅舅的帮衬下,孙策好不容易拉了几百人的队伍。结果刚出门就遇到山贼劫道,一仗下来全军覆没,创业首秀就这么惨败收场。

换作别人可能就放弃了,但孙策转头又跑回袁术那里 "二次求职"。这次袁术可能是被小伙子的执着打动,也可能是想利用孙坚旧部的号召力,反正拨了一千多号人给孙策,其中不少还是当年跟着孙坚打天下的老兵。

拿到这第一桶金,再加上舅舅吴景和堂哥孙贲的支持,孙策这才算是真正踏上了创业之路。您看,就算是天才少年,起步阶段也得有贵人拉一把不是?

扬州乱局:大佬们的地盘争夺战

要搞清楚孙策后来的发展,必须先看看当时扬州的局势。东汉的扬州可不是现在的扬州,而是包括了江苏、浙江、江西大片地区,下辖庐江、丹阳、吴郡、会稽、豫章、九江六个郡,治所设在西北角的寿春。这位置相当于现在的省会却偏居一角,导致东边的吴郡、会稽郡和西边的九江郡联系松散,给了各方势力钻空子的机会。

原本扬州刺史陈温跟袁术关系不错,还曾给曹操送过几千兵马。但陈温一死,扬州就成了香饽饽。袁绍先派堂哥袁遗来当刺史,袁术一看这哪行,自己地盘离扬州更近,直接派人截杀了袁遗,换上自己的亲信陈瑀。

谁知道这陈瑀刚上任就玩叛变,袁术被曹操打败想退守寿春,结果陈瑀紧闭城门不让进。袁术气得咬牙切齿,转头就把寿春打了下来,干脆自己兼任扬州牧。

可袁术真正能控制的也就寿春周边那一块,东边的丹阳郡被孙策的舅舅吴景和堂哥孙贲占着,吴郡、会稽郡各自有太守割据,豫章郡更是隔着大山不好管。

更麻烦的是,朝廷又派了个宗室子弟刘繇来当扬州刺史,这下扬州出现了 "一州两主" 的奇葩局面:袁术自封州牧占着寿春,刘繇拿着朝廷任命却进不了治所,最后只能被吴景、孙贲接到丹阳郡落脚。

您说这局面像不像现在的市场混战?大公司抢地盘抢得头破血流,反而给了初创公司夹缝生存的机会。孙策就是在这种大佬们互相撕扯的空隙里,找到了发展的机会。

借力打力:孙策如何玩转多方博弈

袁术拿下寿春后,其实面临着一个大问题:北边要防曹操,东边要对付刘繇,根本没精力逐个收拾扬州各郡。于是他想出了个 "借刀杀人" 的法子:让孙策去攻打江东各郡,既能消耗孙策的兵力,又能帮自己扩张地盘。而孙策呢,也正想借着袁术的名号发展自己的势力,双方各怀心思,却达成了暂时的合作。

当时的丹阳郡已经被刘繇占了一半,这刘繇也是个迷之操作的主儿。吴景、孙贲好心请他来坐镇,他却嫌弃人家是袁术旧部,不仅抢地盘还排挤他们。

孙策正好以 "帮舅舅夺回地盘" 为由,带着袁术给的一千多人马杀回丹阳。这时候孙策的军事天才就显露出来了:他先是在牛渚营缴获了大量粮草军械,解决了后勤问题;接着在秣陵大败刘繇部下笮融,又在梅陵、湖熟等地连战连捷,打得刘繇一路逃到豫章。

拿下丹阳后,孙策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趁着吴郡太守许贡被山贼袭击的机会,迅速进军吴郡。他采用 "软硬兼施" 的策略:一方面派部将太史慈收服山越势力,另一方面拉拢当地士族,比如聘请张昭、张纮做谋士。

到了会稽郡,面对太守王朗的坚守,孙策没有硬拼,而是派兵绕后截断粮道,最终逼得王朗投降。短短三年时间,孙策就拿下了丹阳、吴郡、会稽三郡,加上袁术后来 "送" 的庐江郡,以及后来收服的豫章、庐陵,基本平定了江东六郡。

在这个过程中,袁术的 "支持" 其实很微妙:他一方面给孙策官职和兵马,让他师出有名;另一方面又处处提防,比如答应给孙策九江太守却临时反悔,派自己的亲信上任。

但孙策很清楚,袁术只是他创业初期的跳板,所以每次作战都尽量保存自己的实力,同时不断吸收江东本地人才,建立自己的班底。等到袁术称帝犯了众怒,孙策立刻宣布脱离袁术,还反过来攻打袁术的地盘,彻底摆脱了 "投资人" 的控制。

复盘孙策的成功: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

回头来看,孙策能扫平江东,至少占了三个天时地利人和:

第一,袁术的 "错误投资"。袁术虽然目光短浅,但客观上给了孙策起步的资本,还吸引了曹操、袁绍等大佬的注意力,让孙策在江东有了发展空间。

第二,扬州的权力真空。朝廷失控、大佬混战,让各郡太守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的抵抗力量,给了孙策各个击破的机会。

第三,孙策的个人能力。他不仅打仗勇猛,还有着超越年龄的政治智慧,懂得拉拢士族、收编降军,把军事胜利转化为政权建设。

当然,咱们也不能忽略孙策团队的作用:舅舅吴景、堂哥孙贲是早期的重要助力,张昭、张纮帮他处理政务,太史慈、程普等武将帮他冲锋陷阵。就像现在创业,光有创始人厉害还不够,得有个靠谱的核心团队。

所以啊,孙策的成功绝不是单纯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时代机遇、贵人扶持和自身能力的完美结合。他就像一个精准抓住市场风口的创业者,利用大佬们的矛盾打开市场,再通过自身的运营能力站稳脚跟,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

这故事告诉咱们:不管是古代打天下还是现在搞创业,眼光、机遇和团队,缺一不可啊!

下次再有人说起孙策的传奇,咱们可不能只看到他的勇猛无敌,背后这些错综复杂的势力博弈和时代背景,才是真正值得琢磨的地方。

毕竟在乱世中成功,从来都不是单靠一把好刀就能做到的,得有脑子,得会借势,还得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这大概就是历史给咱们的启示吧。

【文本来源@妖火说历史的视频内容】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