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公开课,带你走进光影世界

文学人青烟葳 2025-04-12 05:11:10

作者:韩晓慧(河北怀来)

4月10日上午,怀来县老年大学摄影二班公开课在学校第三教室举办。

早上8:00左右学员陆续向教室走来,远远就听到从教室传出《我的家乡怀来》优美的歌声。走进教室,阳光斜洒在窗台上,映入眼帘的是黑板上方悬挂着的“怀来县老年大学教学公开课”横幅,黑板两侧是老师在课前板书的教学要点,中间大屏幕展示着国际摄影获奖作品《血脉亲情》一家三口幸福定格在情感共鸣的影像中。学校许梅凤、杜江平、苏晓宇,李永华等与学员已坐好,等开讲聆听。

今天做公开课的是袁秀峰老师。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怀来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新华社特邀记者,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北省人大文化交流促进会摄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在多地讲课,获河北省摄影家协会函授学院优秀教师,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优秀会员。多幅摄影作品获得国家、省、市、县奖并在全国多地展出。

8:30袁老师走上讲台,围绕什么是摄影好作品、好作品的标准,两个教学目标。用十多幅优秀作品详细从摄影的技术层面、艺术层面、内容层面、情感层面阐述摄影好作品的主题是通过高超的表现手法,极具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人在心灵上受到震撼,并且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识符。同时阐述了摄影的本质、摄影的门类以及好摄影作品的意义。有时候一幅作品可以终止一场战争,有时候一幅作品可以改变一个国家,有时候一幅作品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摄影可以记录和见证历史,可以歌颂美好与崇高,可以记录时代变革中的美好与丑恶,可以记录普通人的生活。

在讲到情感层面的“感染力”时,袁老师列举了学员张孟杰等学员在给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拍纪念照时,一位老人已病入膏肓,但他就是要等“八一”那天拍照,拍照后的第二天老人就与世长辞了,无论是拍照人,还是看到照片的人都很感动,这就是摄影的魅力。

在讲解作品“引发思考”时,老师投影摄影家谢海龙的作品《大眼睛》,讲述她是“希望工程”的一张名片,当时对我国农村教育变化的影响,促使了教育公平。分析了作品的独特之处后,又讲述了谢老师拍摄五万多张有关“希望工程”照片的故事,让学员深深体会到了爱上摄影的快乐、幸福、艰辛与不易。

最后袁老师总结:一幅好摄影作品的标准:1、拍摄技术;2、视觉审美;3、摄影史;4、艺术哲学。整整两个小时的课,学员们边听边记录,有视力不好的学员拍下老师的板书再记录,有的拍下屏幕上获奖的优秀作品供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再消化。整节课展示了袁老师渊博的摄影知识功底,深厚的课堂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语言亲切、幽默诙谐,讲解细腻,学员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

下课前,袁老师展示了去年摄影二班采风编辑的伴有《我的家乡怀来》音乐的作品,带学员们回到了过去一年20次采风走遍怀来,拍摄家乡的大街小巷,风土人情的快乐时光。每次袁老师的精心安排,段芳班长的认真组织,学员的快门定格,一个个美好瞬间近在眼前。是老年大学这个精神乐园,可敬的老师,有缘相遇的学员,在一节节精彩的课堂中,让大家快乐、幸福着。

(图片:袁秀峰/孙一民/段芳)

编辑:牛义信/夏天

0 阅读:0

文学人青烟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