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万元一平!80亿的上海殡葬龙头,高价墓地开始滞销了

棠棣说社会 2025-04-18 20:05:27

谁能想到,曾因76万元一平冲上热搜的福寿园,利润腰斩了。

据其3月份发布的公告称,2024年收益总额约为20.78亿元,与上年的26.28亿元同比减少20.9%,净利润跌幅达52%。

福寿园作为最大的民营殡葬企业,在全国40多个城市拥有大型墓园区和人文纪念公园。

它也是上市公司中份额最大的殡葬业龙头,一直以来始终业绩长虹。如今,福寿园的净利润首次出现如此大比例下滑。

这背后,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表达着对天价墓地的不满。

在很多人看来,殡葬业是一个在处理“身后事”方面,不得不接受的暴利行业。

特别是市场化以来,日益扩大的规模和花样翻新的服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很多人的需求,也推动着相关产业和墓地价格的暴涨。

每到清明时节,这个“扎心”的话题总会冲上热搜。

在新闻媒体平台上,一位参加祭扫的朋友曾表示,墓地的价格表上6平方米的售价为24万元。

他直呼:“这都赶上大城市的房价了。几年前一个双人墓是10万元,转眼间单人墓就卖到24万了。”

另一位朋友也说:“墓地紧俏得很,稍微便宜一点的位置没有满意的。但是要选好一点的位置,价格又高得离谱。”

很多网友扎心回应,现如今“生不起”也更“死不起”了。

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对于“身后事”的关注越来越多。

可墓地的购买量却在骤降。

2024年福寿园公告显示,墓地销售数量为12569座,相比于去年减少了3816座,同比减少22.2%。

而福寿园的经营现状,正是目前殡葬行业的一个缩影。

同类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业绩下滑。3月21日,福城股份公布的年报显示,殡葬服务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91%;安贤园在前三季度的收益同比减少了25%。

即便如此,墓地的平均销售单价依然高达12万。每个独立的墓穴占地面积一般不超过半平方米,双人墓穴占地不超过0.8平方米。

2024年在福寿园总部的上海墓园,贡献了总收入的48.7%,墓地的单价在15万到24万不等,基本超越了很多城市的房地产平均价位。

同样拥有殡葬业务的福成股份,其墓穴销售价格也处于高位,单价达到9.4万一平。

一般情况下,墓地的主要成本来源于土地成本。福寿园公布的年报中也提到,其当年土地成本与往年相比处于下降状态。

在成本降低、售价高居不下的情况下,福寿园的净利润也一落千丈,可见高价墓地正在被大众所抛弃。

所幸,白晓江作为福寿园的掌门人,一直以来就在布局“一次性销售墓地+长期维护服务”的经营模式,对于墓地销售带来的波动,在他看来是在大环境下必然出现的结果。

而他,也是一路伴随福寿园发展壮大的见证者。

1996年,38岁的白晓江出任中福集团总公司董事长。

在此之前,他曾任中国福利企业华东公司技术员。9年时间白晓江在这里深耕,多年的民政系统工作经验,让他懂得依赖民政部门支持的重要性,所以在福寿园市场化经营后,他依靠种种政策获得了发展先机。

扩大规模、细化经营是他从2000年开始布局的方向,福寿园不断尝试向全国其他地区扩张,开辟了首批殡仪服务的先河。

这个阶段,谁抓住机遇,谁就能搭上红利的列车,开疆拓土。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火化率的提升,公墓供给量日益紧张。白晓江很快就嗅到了商机,他围绕顾客的需求做足功课,福寿园得以在这条赛道上所向披靡。

2013年12月,福寿园在港股成功上市,开始了大刀阔斧地收购。到2016年底,已拥有各省市所在的15座大型墓园及配套殡仪服务体系。

对于未来十几年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储备,福寿园完全可以满足。

其年报显示,2013年福寿园共销售墓地7667个,收益52381.2万,平均单个墓地价格约6万元。

2024年墓穴销售数量已达12569个,销售收益152322.3万,平均单价约为12万元,比10年前翻了一倍。

墓地价格如脱缰的野马般疯涨,这一时期成为殡葬业腾飞的黄金期。白晓江管理下的福寿园一举成为殡葬业的佼佼者。

不过,当墓地价格持续暴涨后,福寿园非但没有迎来业绩持续利好,反而陷入经营危机中。

当时,由于墓地价格越来越高,催生了殡葬方式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树葬、海葬、花坛葬等生态葬形式。相较于约定俗成的墓葬方式,在价格和方式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同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疫情后经济复苏放缓,消费降级直接影响到很多人在殡葬开支方面的选择。

传统的丧葬方式相较于水涨船高的墓地价格,催生出多种形式承载亲情,慰藉心灵。

唯有从土地依赖型向服务创新型转变,才能在行业竞争中寻求生机。

这也促使白晓江不得不重新思考眼前面对的困局。

为了活下去,福寿园必须要始终顺应变化,推陈出新。

“记号做美,记载做厚,纪念做长”作为福寿园倡导的新理念,为逝者打造独特的精神家园。

结合互联网推出数字祭奠小程序,推动“网络殡葬服务”新模式,还建立了数字人文关怀纪念馆等服务项目。

在刚刚结束的清明节,福寿园为著名媒体人曹景行打造的数字重生形象,引发关注。只需提供一张照片和一段一分钟的录音,就能生成对应的人物视频,以实现个性化的技术需求。

这种AI数字人业务分为三种,分别是数字人图文版、数字人语音合成版和定制数字人,目前处于试运营期间。

福寿园还根据顾客的特别需求,使用模拟声光系统来设置火化场景,提升丧葬服务模式,将冥想疗愈引入告别仪式,研发了多种安灵服务场景和文创产品,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白晓江还把目标锁定在顾客的生前契约销售上,力推身后事生前办,让顾客在有生之年以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身后事。

一系列迎合市场需求的调整和改变,让福寿园的经营模式更加多元。

据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殡葬行业每年有将近164亿元的市场。我国老龄化结构日益严重,死亡人数每年攀升,加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租用场地等费用,殡葬行业销售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

机会无处不在,挑战也不容小觑。

未来,人们对在生死问题上的观念日益趋向理性,但中国殡葬市场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也许天价墓地逐渐亲民化,让人们在亲情和过高的经济消耗间做出合理的选择,才能让逝者安息,令生者宽慰。

-END-

参考资料:

1、21世纪商业评论:《80亿上海殡葬龙头,高价墓地开始滞销》

2、惊蛰研究所:《疯涨的墓地,正在被抛弃》

3、风财讯:《超15万一平!墓地不好卖了,老板们打“神仙局”》

作者:红菱

编辑:歌

0 阅读:27

棠棣说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