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调转关税枪口,俄罗斯被殃及,中方举措终究是见效了?

玉惜品诗 2025-04-18 10:50:43

文|玉惜品诗

编辑|玉惜品诗

前言

几年前,特朗普政府以“贸易逆差”为幌子,悍然对中国发动大规模关税战。从2018年起,美国不断提高中国输美商品关税,从10%一路飙升至145%,涵盖服装、玩具到高科技产品等众多领域,妄图以此逼迫中国就范,严重破坏中美贸易关系,影响全球经济稳定。

面对美国的霸凌,中国没有丝毫退缩,迅速表明“奉陪到底”的坚定立场。

不仅精准反制,对美国大豆、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直击其农业、制造业痛点,还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精准打击美国高科技与军工产业。

中国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国,从法律层面捍卫自身权益。这场看似美国先发制人的关税战,在中国的强硬回击下,正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俄罗斯“看热闹”,招来美国制裁大棒

就在中美关税战打得如火如荼、难解难分之时,国际舞台上却突然出现了一个意外的“插曲”,将全球的目光短暂地吸引了过去。2025年4月8日,俄罗斯驻肯尼亚大使馆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别具深意的推文。

推文中,一幅极具讽刺意味的配图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画面里,中美欧三方仿佛置身于一场激烈的贸易战场之中,你来我往地进行着贸易反制。

而俄罗斯则惬意地半躺在高墙上,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姿态俯瞰着下方的纷争,那模样活脱脱就是一个看热闹的旁观者,幸灾乐祸之情溢于言表。

俄罗斯的这一“看戏”行为,无疑是在中美紧张的贸易局势中扔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千层浪。美国方面对此反应极为迅速且强烈,仿佛被触动了敏感的神经。

仅仅数日之后,美国参议院半数议员便共同推出了一份对俄制裁法案草案,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向了俄罗斯。

这份制裁法案草案内容明确且极具针对性,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条便是:若俄罗斯拒绝与乌克兰开展真正且持久的和平谈判,美国便会对购置俄罗斯石油、天然气、铀等产品的国家征收高达500%的关税。

这一举措堪称美国在制裁手段上的“大招”,其目的十分明显,旨在通过“次级制裁”,对与俄有往来的国家施加高关税,从而变相切断俄罗斯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

从经济角度来看,俄罗斯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出口国,能源贸易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美国此举直击俄罗斯的经济命脉,试图通过切断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渠道,对其经济造成致命打击。在政治层面,美国的这一制裁法案也是其在俄乌冲突中向俄罗斯施压的重要手段。

美国试图通过经济制裁,迫使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做出让步,按照美国的意愿推动俄乌和平谈判的进程。

这也是美国向其盟友和国际社会展示其对俄乌冲突强硬态度的一种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对俄制裁上的“毫不手软”与在中美关税战中的策略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中美关税战中,美国虽然多次加码关税,但税率的提升是逐步进行的,经过数次调整才达到一定的比例。

而此次针对俄罗斯,美国直接提出高达500%的关税制裁,如此悬殊的差异,充分显示出美国对俄罗斯的强硬态度以及其在国际战略布局上的考量。

美国500%关税:直击俄罗斯经济命脉

美国此次对俄罗斯祭出的500%关税大棒,堪称是一记威力巨大的“经济核弹”。一旦这一制裁措施落地实施,其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将是全方位且极具破坏力的,尤其是在俄罗斯经济结构中占据核心地位的能源出口领域,首当其冲成为重灾区。

从能源出口层面来看,俄罗斯作为全球重要的能源供应国,石油、天然气和铀等能源产品的出口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据着相当高的比例。据相关数据统计,能源出口收入在俄罗斯财政收入中的占比长期维持在40%以上。

美国的500%关税政策,无疑将使得俄罗斯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急剧下降。对于那些依赖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的国家来说,500%的关税意味着进口成本将飙升至原来的数倍,这无疑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大开支。

在市场经济的逐利原则下,这些国家必然会纷纷寻找其他替代能源供应商,以降低能源采购成本。这将直接导致俄罗斯能源出口面临严重的市场萎缩,出口量大幅下滑,能源出口收入锐减。

有经济专家预测,若美国的500%关税正式实施,俄罗斯能源出口收入可能在短时间内面临至少30%-50%的断崖式下跌。

而能源出口收入的大幅减少,又会进一步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俄罗斯国内经济造成重创。一方面,俄罗斯的财政赤字问题将迅速加剧。能源出口收入的减少,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大幅缩水。

而政府在国防、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却难以削减,这就导致财政收支失衡,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财政赤字的扩大,不仅会削弱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还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

另一方面,俄罗斯国内的能源企业也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能源出口受阻,企业的销售渠道被切断,收入减少,而企业的运营成本却依然存在,这将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亏损。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能源企业可能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裁员,甚至倒闭。能源企业的困境又会进一步影响到相关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如能源运输、能源设备制造等企业,导致整个产业链陷入困境,进而引发失业率上升等社会问题。

此外,美国的这一关税制裁措施,还将对俄罗斯的国际经济地位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的地位将受到动摇,其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将被削弱。

在地缘政治方面,俄罗斯与欧洲、亚洲等地区国家的能源合作关系可能会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到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的政治、外交关系。美国则试图通过这一制裁措施,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能源市场和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中方“奉陪到底”见效:中俄走近

美国这500%关税制裁看似来势汹汹、威力巨大,然而,其最终的结果却事与愿违,走向了美国预期的反面。

这一制裁措施非但没有成功压制俄罗斯,反而像是一双无形的手,将俄罗斯与中国更加紧密地推向了彼此,促使中俄之间的合作关系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升华。

2025年4月12日,俄罗斯副外长鲁登科对外郑重发声,明确表示:“中国想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会准备为中国输送多少石油。”

这一表态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引发了强烈震动。它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承诺,更像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向全世界宣告了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坚定决心和广阔前景。从实际数据来看,这一表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年的前两个月,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出现了12.6%的下滑,天然气进口量更是暴跌22.4%。俄罗斯此时抛出这样的橄榄枝,既是对中国的示好,希望能够稳定并扩大在中国的能源市场份额,也是对美国制裁的一种有力回应。

这一举措巧妙地抓住了美国制裁带来的机遇。此前,美国原油在中国进口量中占据1%的份额,但随着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其原油进口成本大幅上升,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急剧下降,份额直接归零。

而俄罗斯则瞅准时机,凭借自身的优势积极填补这一市场空白。俄罗斯石油到岸价仅为75美元一桶,相比中东石油便宜5美元,与美国原油122美元的高价相比,更是凸显出其价格优势。

对于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从能源安全角度来看,增加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有助于中国进一步优化能源进口结构。

除了石油领域,中俄在其他能源领域以及经济、贸易、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在天然气领域,中俄之间已经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项目,俄罗斯向中国输送了大量的天然气,为中国的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支持。

结语

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短期内虽有威慑,却长远陷入困境。其关税政策严重扰乱全球贸易秩序,增加国际贸易成本,阻碍全球经济增长,还损害自身企业利益,引发国际反感。?

中国坚守立场,以“奉陪到底”的态度赢得尊重,通过坚定反制维护权益,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等合作,扩大市场开放,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更多国家选择与中国携手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在这场博弈中,全球贸易格局加速重塑。美国的做法无法阻挡经济全球化大势,各国将更倾向平等协商、互利合作,未来全球贸易将走向新平衡,中国将在其中发挥愈发重要的推动作用。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