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推行的教联体,是通过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来具体施行的。以下是对教联体施行方式的详细阐述:
一、教联体的定义与目标教联体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工作方式。其旨在整合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管护等育人责任有关的各类主体,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学校、街道社区、家庭、社会资源单位等,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联体的施行步骤与计划制定工作方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明确教联体的定义、目标、各主体职责任务以及施行步骤等。明确各主体职责任务:政府层面:加强对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统筹领导,指导各部门协同配合,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调动各类社会育人资源,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部门层面:教育部门负责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协同育人工作,引导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和专业指导优势;其他相关部门如宣传、公安、网信、卫生健康等,在各自职能范围内落实育人责任,与学校建立工作对接机制。学校层面:因地制宜建立教联体,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会同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研究、推动破解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家庭层面:家长要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主动协同学校教育。街道社区层面: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利用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开展各类知识宣讲和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社会资源单位层面:结合自身资源特点,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实施计划与时间表: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三、教联体的保障措施政策保障: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会同相关部门将教联体建设列入部门重要议事日程,谋划推动协同育人工作。完善经费、人员、场地等方面政策保障,凝聚“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育人合力。沟通协调机制:与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落实落地。监督与评估:定期对教联体工作进行评估与监督,确保各项任务得到有效执行。四、教联体的意义与影响教联体的建立与实施,将有力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同时,它也将为破解当前中小学生面临的突出问题提供有力支撑,如“小眼镜”“小胖墩”、脊柱侧弯、心理健康等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同行、协同发力,为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国务院推行的教联体是通过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各主体职责任务、实施计划与时间表以及保障措施等步骤来具体施行的。这一举措将有力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