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职业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其校园文化具有一套独立的价值体系,承担着涵养师生人文情怀和塑造师生集体人格的重任。它特有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在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高级职业教育院校校园文化稳定的基本特征,这也是高级职业教育院校校园文化的独特性格。
高级职业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先进引领性中国共产党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更是刚健清新的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它倡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高级职业教育院校思想工作的灵魂;它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我们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高级职业教育院校坚持用先进文化为学生精神成长导航,以春风化雨的温暖,陶冶学生的情感引领意志、态度和价值观,使其内化为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的坚守,外化为对中外优秀文化传承的自信和自觉,践行和守护崇高的梦想,以实现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二)、集成开放性鲜明的跨界性、开放性是高级职业教育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集政行企校不同领域的文化于一体,既有职业特色,又有行业气息,更有学校教育品性。通过政行企校的互动和融合,围绕育人目标和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将学校教育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信念、价值、责任和原则,是一种开放且集大成的文化其政府引领、市场引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门办学的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等政策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导向,融合产业发展行业要求、企业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从业态度和劳动技能,其文化背景更为广博,文化的共振性合力和集成性特点更为鲜明。(三)、传承传播性传承先进文化是高级职业教育院校的基本功能,通过对浩如烟海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学习、借鉴、取舍,积极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健康特色的地域文化,学习先进的国外文化,这种传承具有一脉相承的精神特征和思想意识;同时文化传播作为文化辐射的过程让广大学生在甄别借鉴和传达分享中,推动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实现文化自觉。
智诚天下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四)、平等包容性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文化形态是一种大气包容的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情怀秉承着“有教无类”的传统教育思想,遵从人人平等的公平正义精神,适应需求,面向大众,重视平等,为更多青年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为他们实现人生梦想提供了更加公平而多样的发展平台。高级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战场,更生动践行着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中国梦”。(五)、审美移情性校园文化从精神、制度、物质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所体现的大学美感特质,诸如精神的崇高庄严与和谐之美,制度的规范落实和严谨之美,环境的大气厚重和诗画之美,都承载着对大学生审美观的熏陶。通过对美的认知、感悟、欣赏,培养基于道德和价值的审美判断,提升青年一代对美的鉴赏品质,形成真实而审美的人生,是高级职业教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使命;同时,校园的美感还体现着学院管理者所具有的人文修养。在建设情景交融、诗画一体的育人环境中,管理者所具有的审美设计和以物铭志、养心寄情的审美情怀,都能通过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房一舍移情而境语隽永,让学生置身诗景,缘景明情,实现审美体验。(六)、地域独特性历史是城市的根脉,高校是城市的标记,校园文化与地缘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地域文化既是地方高级职业教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鲜活生动的源头活水,又是高级职业教育院校校园文化独具本土魅力的要素。因此,高级职业教育院校校园文化的形成、演进,其内外形态无不打上属地文化的烙印。一大批独具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更在学习传承和践行中避免了高级职业教育院校校园文化同质化的倾向而异彩纷呈。
智诚天下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
(七)、渐进润性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成长,其思想品行因文化的感染在不知不觉地提升。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以文化人的进程中,经由岁月积淀、内化修炼的素养,是通过量变的积累逐渐养成的,并伴随人们终生。从这个角度看,浸润具有建设方法和过程的双重属性。(八)、多维互动性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系统性和协同性,必须运用整体思维,使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设计,既自成体系又相对独立。宏观层面以国家意志为准绳,引领方向;中观层面,科学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脉络清晰,规范严谨;微观层面,以系、班为建设主体,灵活多样,丰富生动。这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融合、呼应,形成了校园文化的有序、健康、和谐。(九)、多层统一性校园文化的形态一直是在精神与物质的交融中创新完善,并呈现丰富多元的特性 -- 有政行企校不同领域的特色文化交流有院、系、班不同层次的文化展示,有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的互动融合,可谓波澜起伏、错落有致。统一性则指始终遵循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任你多姿多彩,均需濡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底色。(十)、品牌保障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品牌的本质就是品质,是学院文化活动有的放矢的量身定制。经一代代学子传承创新的经典文化活动,一定融进了学院的深厚积淀和职业教育理念、地域文化特色,由此形成的品牌,要有相对的固化,以便形成传统,在传承有序中演绎,在与时俱进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