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刘亚楼回老家,先去看望一位寡妇,直言:我对不起你

澹秋映亭 2025-04-14 14:27:44

导读:福建武平,地处福建和江西两省交界处,毗邻“红色之都”瑞金,在红军时期,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当地很多有志青年纷纷参加红军,据统计,仅闽西地区就有三万多人。在追求革命胜利的路上,无数人壮烈牺牲了,最终只有两千多闽西籍战士活了下来,开国上将刘亚楼就是其中之一。

刘亚楼出生于1910年,19岁离家参加革命,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作为东北野战军的参谋长,率部从东北一路打过长江。二十多年时间里,他南征北战,九死一生,从未回家一次。全国解放后,很多阔别故乡多年的将领纷纷回家探亲,本来刘亚楼也准备第一时间回到离开了二十多年的福建武平探亲。可在1949年10月,时任第14兵团司令员的他接到一道命令,让他即刻返回北京,出任空军司令员,着手组建新中国的第一支空军部队。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空军更是白手起家,为了完成组织上交给自己的任务,刘亚楼全身心投入到了人民空军的建设中,回乡探亲的事情只能作罢。一直到1953年,空军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后,他才第一次回乡探亲。回到武平后,看着熟悉的一草一木,刘亚楼不禁想起了二十多年前,跟随自己一起参加革命的战友,他们很多都牺牲在了革命道路上,只有自己一人幸存了下来。想到这里,他没有着急回家,而是直奔村中刘文贵的家中探望。

那是在1929年,刚刚入党不久的刘亚楼受组织委派,到湘洋、尧山两村宣传革命思想,拉起了一支300多人的农民自卫军。之后,他带领这支队伍打土豪分田地,声震武平地区。同年底,刘亚楼带领队伍加入红军,正式走上革命道路。在队伍出发前,刘文贵找到刘亚楼,要求跟他一起参加红军。刘文贵比刘亚楼小几岁,自小跟着他屁股后面玩大的,刘亚楼走到哪,他就走到哪,村里人都说他是刘亚楼的“小跟班”,可刘亚楼却将他当做亲弟弟一样看待。最开始,刘亚楼拒绝了刘文贵的请求。因为他是家中的独子,父母眼中的心肝宝贝,并且刚刚娶妻生子,上有老下有小,怎么能离家参加革命呢。可刘文贵心意已决,还将刘亚楼带回家中,与父母、妻子作别,众人虽然心中不舍,但也没有阻拦,只希望今后在队伍中,刘亚楼能够多多照顾他一下。临行前,刘亚楼跟刘文贵的家人保证,只要自己还活着,就一定将他带回来。可参加了革命,上了战场,枪弹无眼,刘亚楼又怎能护得了刘文贵的周全。

两人加入红军后,先是在闽西游击队,后又调到红四军。在红军中,刘亚楼表现出色,他不仅打仗勇猛,而且头脑灵活,心思缜密,得到了首长的肯定,被安排进了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到了第12军担任连长。在中央苏区时期,刘亚楼率部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战斗,屡立战功,先后升任团政委、第11师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等职,成了一名红军高级将领。而他也没有忘记刘文贵,一直将他带在身边,照顾有加。1934年,长征开始后,红军迎来了最艰难的时刻,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红军损失惨重,为了甩掉敌人,不得不爬雪山、过草地。在过草地时,刘文贵病倒了,因为缺医少药,他的病情一天比一天严重,为了不拖累部队前进的速度,他恳求战友将他留下,全速追赶大部队。

刘亚楼得知消息后,多次前来看望他,在得知他不肯做担架后,刘亚楼背起刘文贵就走。趴在刘亚楼的后背上,刘文贵说:“马长(刘亚楼的乳名)哥,你是师级干部,应该去指挥部队,不用管我,我快不行了。希望我死后,将来你回村时,告诉我父母和妻儿,我是跟着红军,跟着党死在革命路上的,没有给他们丢脸。”听了刘文贵的话,刘亚楼流下了泪水,在艰难的草地中,缺医少药,对于刘文贵的病情,任何人都无能为力,最终他还是牺牲在草地中。对于刘文贵的牺牲,刘亚楼一直心怀愧疚,认为当年自己带他出来参加革命,却没有照顾好,让他牺牲在了长征路上。所以这次回乡,刘亚楼首先就来到了刘文贵的家中探望。

在刘文贵家,刘亚楼只看到了他的妻子,守寡多年的梁发玉。当年刘文贵走后,留下她一人照顾公婆和孩子,几十年年来吃苦受累她毫无怨言,只为等待丈夫回家。听闻刘亚楼回乡探亲,她却不敢前去相见,只怕得知丈夫已经牺牲,最后的期盼都化作泡影。可没想到刘亚楼却主动上门探望,看到梁发玉后,他内疚的说道:“我对不起你呀,对不起你们一家人,是我没能保护好刘文贵,没将他带回家。”看着刘文贵家依旧一贫如洗的样子,住的还是二十多年前的老房子,刘亚楼说不出的难受。按理说刘文贵是革命烈士,新中国成立后,会得到抚恤金和照顾的,可梁发玉告诉刘亚楼,因为丈夫参军的经历,和牺牲的过程无人知道,所以当地政府并没有将他追认为烈士。对于刘文贵,没有人比刘亚楼更清楚,他立刻给当地政府写了一封信,亲自证明刘文贵是与自己一起参加红军,最终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希望当地民政局追认他为烈士,并照顾他的家属。

结束语:除了刘文贵,刘亚楼回乡还去探望了多位老战友的家属,对于这些人,刘亚楼总是慷慨解囊,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可对于自己的家人,他却“不近人情”,刘亚楼的养父得知儿子当了大官,就想翻修家里的房子,没想到被他直接拒绝。为此他还找到父亲和弟弟,教育他们说新中国刚刚成立,很多人还没解决温饱,还有很多用钱的地方,作为共产党人,要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不能先享乐。从那之后,刘家人从没再提过盖房子的事情。刘亚楼就是这样一位勤俭节约、舍己为公的好将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