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几年前,新冠在全球爆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快速升级了原本就敏感的地缘冲突。而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之间,逐渐无法调和的利益冲突里,美国的挑拨也在不断冲刷着脆弱的地区稳定。巴尔干半岛、欧盟内部矛盾、俄乌冲突、南美乱象、亚太局势,说一句“大争之世”并不为过。而这之中,美国的影响,其实是最为关键的。
美国的霸权地位,是靠军事、科技和经济支撑起来的。美国人变相的制造经济殖民地,来维系自己的庞大支出。可是这些年,我们谈到美国,往往无法避免的谈到一个词,“系统性衰落”。不论是两党的持续内斗,还是种族歧视问题、社会撕裂、政治正确、经济通胀,都是在“系统性衰落”大背景下的缩影。核心的问题就是,全球多极力量的抬头,尤其是东方的崛起,让美国人抢不到更多的钱,来维系自身的支出了。
美国人想要维持自己的霸权,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美国人都掏不出来了,怎么办,那只能抢了。抢对手的,抢盟友的。但抢对手的,中美贸易战没打赢,科技战还在继续,军事又不敢轻易打,那只能去抢盟友的。
很多人都觉得,美国借俄乌冲突,收割欧洲韭菜,是长期美国在欧洲培养带路党、代理人的结果。但其实这也忽略了一个情况,当全球多极力量的抬头,曾经对全世界犯下殖民罪行的西方集团,是极度恐惧的。他们害怕有朝一日,这些被殖民的国家,反过来报复他们。在心理上,将最后的期望寄托在了美国的身上。某种程度上来说,俄乌冲突中,欧洲听从美国的要求,哪怕损失自己的利益,也要不断支援乌克兰,其实是一个美国和西方多国“相互奔赴”的结果。
而在多极世界逐渐抬头的过程中,中国的崛起是一个让西方“心惊胆战”的存在。中国其实什么都没做,但作为非西方国家的存在本身,就让西方保持忌惮,这也是西方强盗文明本身的逻辑缺陷,容不得比自己强大的存在。
这些年里,中国国力的上升,或主动或被动的,改变了自我的定位。以前我们很少去管国际上其他问题,而是将自己定义在“地区大国”上,联合国投票,我们也是“弃权”居多。但如今,我们的自我定位,是世界大国,我们不止一次听到“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因为我们的经济体量,决定了我们需要将贸易和合作带向全球,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其实已经是一个“世界大国”了。
而一个“世界大国”本身就意味着需要参与到全球权力的争夺中,我们也需要一个适合我们发展的环境。就如同官方说的,以前我们改变了挨打的局面,现在我们要改变挨骂的局面。如何改变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理念,是在和西方“社会达尔文”普世价值观,争夺话语权。
西方世界哪怕是不顾现实经济利益的关联,也要争先恐后的配合美国,遏制、抹黑中国。虽然外界一直在否认,可是美国提出“文明的冲突”,其实这句话并不算错。但是,所谓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一边是整体西方精英阶层将全部的期望寄托在拜登身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一边,是美国“系统性衰落”带来的尴尬处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严重撕裂了西方的合作关系。在2022年早些时候,英国《每日电讯报》就忍不住抱怨,对西方自由世界来说,拜登时代是一场灾难。拜登正在让美国“自由落体”。(听风吹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