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找韩国谈判,韩国却先派40人来北京,给中国送一份大礼

恒南情情 2025-04-17 09:36:54

文|青茶

编辑|青茶

前言

近期特朗普又有新动作,其团队放话将与韩国展开谈判,并抛出“先谈先得”的诱人策略,试图在贸易博弈中抢占先机。

美国财长贝森特信誓旦旦地宣布:“下周,我们将启动与韩国的谈判,那些率先来跟我们谈判的国家,将获得更为有利的待遇。”

这看似是一场充满诱惑的交易,仿佛率先响应的国家就能在未来的贸易合作中分得一杯羹,享受美国给予的特殊关照。

结果现实却给了特朗普团队意想不到的一击。就在美国财长发言后不久,韩联社报道显示,韩国于4月15日派出40多名代表前往北京。

这一“背道而驰”的行为瞬间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热议,韩国为何在此时放弃美国的“橄榄枝”,转而与中国进行重要谈判?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利益考量和战略布局?

中韩携手,美国绷不住了

韩国此次派40人代表团访华进行自贸协定谈判,对中国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劲的“助推剂”。

中国一直高举自由贸易的大旗,积极倡导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中韩自贸协定谈判的顺利推进,不仅为两国企业创造了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和投资环境,还向世界传递出了一个积极而强烈的信号:自由贸易依然是时代发展的主流,多边合作依然是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关键。

这将激励更多国家坚定地站在自由贸易阵营,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为全球贸易自由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随着谈判的不断深入和协定的持续完善,中韩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有望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消除,将使两国的商品在对方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贸易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经济互补,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通过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也为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绷不住的当属美国了,特朗普和其背后的智囊团队高调放话,宣称即将与韩国展开一场至关重要的谈判,并且抛出了极具蛊惑性的“先谈先得”诱人策略,意图在这场激烈的贸易博弈中一举抢占先机。

这乍一听,似乎是一场充满无限诱惑的交易,就好像只要率先响应美国号召的国家,便能在未来的贸易合作盛宴中稳稳分得一杯羹,尽情享受美国给予的特殊关照与政策倾斜。

特朗普团队内部,对这一精心策划的策略信心爆棚,他们深信凭借这一巧妙招数,能够使得世界各国纷纷主动、急切地向美国靠拢,进而按照美国预设的意愿与蓝图,重新规划全球贸易版图,让美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牢牢占据主导地位,获取最大化的经济与政治利益。

现实却给了特朗普团队意想不到的一击,韩国的举动让人跌破眼镜,直接不理会美国,转而投向了中国。

韩联社报道显示,韩国于4月15日派出40多名代表前往北京,开启了一段与美国预期截然不同的行程。

这40多名代表来自韩国各个重要领域,涵盖了经济、外交、商业等多方面的精英人才。在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韩国的这一决策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当全世界都在关注,韩国如何回应美国的谈判邀约时,韩国却转身将目光投向了东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中国的谈判之旅。

韩国为何在此时放弃美国的“橄榄枝”,转而与中国进行重要谈判?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利益考量和战略布局?从韩国自身经济结构来看,其对中国市场有着庞大的出口需求,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日益增长的市场活力对韩国企业极具吸引力;从地缘政治角度而言,韩国也在努力平衡与周边大国的关系,寻求更稳定的国际发展环境。

韩国40人代表团北京之行

韩国此次派出的40人代表团肩负着重大使命,他们的目的地是北京,核心任务是参与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第二阶段谈判。这一谈判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回顾中韩自贸协定的发展历程,早在2012年,中韩两国就正式宣布启动自贸协定谈判,开启了双方经贸合作深化的新篇章。

经过多轮艰苦的谈判与协商,2014年,双方成功完成谈判,并于2015年正式签署协定。

这一协定涵盖了货物、服务、投资及相关规则等多个关键领域,旨在大幅降低或取消两国商品(或服务)的关税,为双方经贸合作搭建起更为顺畅的桥梁。

协定生效后,双边经贸合作呈现出日益紧密的良好态势,韩国贸易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2600亿美元,中国稳稳占据韩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享受协定项下关税优惠的韩国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攀升,有力地增强了韩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此次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轮谈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据韩联社报道,中国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林峰,和韩国产业部自由贸易协定交涉官权慧珍,作为双方首席代表,各自率领40多人的专业团队参与谈判。

本轮谈判聚焦于服务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的协定文本,深入开展磋商,具体议题紧密围绕市场准入安排展开。

若谈判能够取得实质性突破,韩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将大幅降低,这不仅有利于韩国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版图,也将为中国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与竞争,促进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和创新发展。

韩国作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韩国的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在韩国的对外贸易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韩国外交困境

在国际政治经济的复杂格局中,韩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交困境,在经济与国防两大关键领域,韩国分别依赖于中国和美国,这种双重依赖使得韩国在中美之间艰难地寻找平衡。

从经济层面来看,韩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之深,超乎想象。

中国作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韩国的对外贸易体系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三星、SK海力士等韩国半导体巨头,在中国市场收获了大量订单,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对半导体的旺盛需求,为韩国半导体企业提供了广阔的销售空间和丰厚的利润来源。

然而国防安全领域,韩国却完全倒向美国。美韩同盟作为韩国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柱,自1953年《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签署以来,已经走过了70多个年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美国在韩国长期驻军,目前驻韩美军人数约为2.85万。

这些美军不仅为韩国提供了军事保护,还在韩国的军事战略制定、军事训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美国还为韩国提供核保护伞,以应对来自朝鲜的军事威胁。在朝鲜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射等军事行动时,美国往往会加强在韩国周边的军事部署,向朝鲜展示军事威慑力量,以保障韩国的安全。

近年来,随着中美战略竞争的日益加剧,韩国被卷入了大国博弈的漩涡中心,被迫在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夹缝中艰难平衡。

结语

回顾过去,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对中国经济展开了一系列的打压行动,其发起的贸易战,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涉及众多领域,严重冲击了中美正常的贸易往来。

这一贸易战不仅局限于中美两国之间,还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韩国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

在中美贸易博弈的过程中,韩国始终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成为了美国的“打手”,却也是实实在在的受害者。

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虽然表面上是针对中国,但实际上却打乱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正常秩序,韩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韩国在中美之间的艰难平衡,每一次的决策都充满了挑战和风险。一旦决策失误,可能会导致经济利益受损,甚至引发政治和外交上的危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