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才女辈出的民国,赵清阁的名字比起光芒四射的林徽因、冰心与张爱玲,或许显得黯淡,却无法掩盖其文学造诣的璀璨。
这位被低估的女作家,以细腻笔触在文坛留下深刻印记。而她的生命轨迹,更因与老舍的相遇,交织出一段隐忍而动人的情感传奇。
无奈造化弄人,伦理与责任如同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天堑。赵清阁清醒而决绝,老舍深沉且克制。这段未说出口的爱恋,成为了民国文坛最动人的留白……

1939年,中华大地正笼罩在战火硝烟中。为了联合文艺界力量抗日,“文协”组织了“作家战地访问团”,老舍正是其中一员。当访问团辗转来到重庆,在一场文人聚会上,老舍第一次见到了赵清阁。
彼时的赵清阁,早已凭借《早》《落叶》等作品在文坛崭露头角。然而,清秀的面容下,藏着一颗炽热的文学心和坚定的爱国志。
老舍对这个才思敏捷、性格爽朗的年轻女子印象深刻。而赵清阁从小熟读老舍的作品,对这位《骆驼祥子》的作者本就满怀敬仰。
初次交谈,二人便被对方的才情吸引,从文学创作聊到抗日救亡,从小说结构谈到戏剧改编,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
此后,因共同参与抗战文艺活动,老舍和赵清阁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他们一起工作,一起创作抗日剧本。在创作《桃李春风》时,两人更是朝夕相处,反复打磨剧本细节。

老舍的幽默风趣总能让紧张的创作氛围变得轻松,赵清阁的细腻心思则为剧本增添了不少温情的笔触。
随着交往的深入,老舍渐渐喜欢上这个小自己15岁的女孩子。赵清阁也同样小鹿乱撞,二人之间悄然滋生出别样的情愫。
在战火纷飞、朝不保夕的岁月里,他们在文学创作中找到了精神寄托,也在彼此身上寻得了心灵的慰藉。
然而,现实的枷锁却横亘在两人之间。老舍早已成家,妻子胡絜青带着孩子在北平艰难生活。尽管因战乱夫妻分隔两地,但老舍骨子里传统的责任感,让他无法轻易抛开家庭。

赵清阁也深知这一点,她虽然深深爱慕着老舍,却不愿破坏别人的家庭。这种矛盾与挣扎,让两人的感情变得愈发复杂而隐秘。
1944年,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带着孩子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重庆。赵清阁选择默默退出,她将对老舍的感情深埋心底,独自承受着相思之苦。
但即便如此,老舍与赵清阁之间那种特殊的默契与牵挂,依旧若有若无地存在着。他们在公开场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却会在私下里通过书信交流文学与生活,字里行间满是关切与不舍。
抗战胜利后,老舍受邀前往美国讲学。临行前,他找到赵清阁,隐晦地表达了希望她一同前往的意愿。
赵清阁深知,一旦踏上大洋彼岸的那片土地,就再难斩断与老舍之间的情感纠葛,这也是她最不愿看到的。于是她婉言拒绝,选择留在国内。

可偌大的中国,赵清阁又能去哪里呢?河南老家是不能回去的,想去北平,又担心与老舍先生再起瓜葛。思来想去,她最后选择去往上海,在淮海中路的弄堂里租下一间小屋,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
往后的几年里,赵清阁全身心投入创作,其间,老舍从美国不断寄来书信,信中除了分享异国见闻,更多的是对她的思念与牵挂。赵清阁虽满心欢喜,却也清醒地意识到,他们之间注定无法有圆满的结局。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老舍决定回国。在启程前,他再次写信给赵清阁,言辞恳切地希望能与她见一面。
赵清阁思虑再三,最终回了一封决绝的信:“各据一城,永不相见,以缄默为怀,含恨生前,抱憾死后。”

短短数语,道尽了她的无奈与深情。她不愿破坏老舍的家庭,也不愿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唯有选择用这种决绝的方式,守护这份注定无果的感情。
回到北京后的老舍,收到了这封信,虽是无奈,却也只能苦笑一声。之后的他忙于各种文学工作与社会活动,但从未忘记赵清阁,常常托人给赵清阁捎去书籍、生活用品,也会在信中询问她的近况。
而赵清阁,始终孑然一身,将对老舍的感情化作创作的动力。陆续创作了《红楼梦》改编剧本等多部作品,在文坛上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两人遵守着“永不相见”的约定,却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关注着彼此。老舍的每一部新作发表,赵清阁都会仔细研读;赵清阁编排的戏剧演出,老舍也会通过朋友了解情况。

他们虽在不同的城市,却始终有着微妙的联系。
到了特殊十年时期,老舍和赵清阁都遭受了巨大的磨难。1966年,老舍不堪忍受屈辱,投湖自尽。远在上海的赵清阁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
她将自己关在屋里,不吃不喝,对着老舍的照片默默流泪。此后的日子里,她将对老舍的思念化作对其作品的研究与整理,用余生守护着这份特殊的感情。
1999年,赵清阁在上海离世,临终前,她的枕边还放着老舍送她的书籍和两人往来的信件。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情感纠葛,最终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一些作者的笔下,许多民国才子佳人的感情充满了惊天动地的誓言,也有花前月下的浪漫。
然而,老舍与赵清阁却以一种隐忍而坚定的方式,诉说着最深沉的爱与最真挚的情。
“各居一城,终生不见”,既是他们对现实的妥协,也是对彼此最深的成全。这份感情,历经岁月沉淀,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段令人唏嘘又感动的传奇。
参考资料:
[1]陈子善.赵清阁先生未了的遗愿[J].传记文学,2022(08):75-89.
[2]蒋泥.老舍与赵清阁的特殊情谊[J].博览群书,2011(05):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