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无为”核心理念,我基本已经把股市当做“ATM”取款机

三棱心爱文学 2025-04-08 15:44:48

我去年坚持一年晒实盘,后来觉得太耽误时间不再晒了。但今天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再写一篇炒股的文章,为什么?因为今天太值得纪念,注定将写入史册。

今日A股暴跌7%+,超5000只个股下跌,跌停个股几占半数,市场哀鸿遍野。而我却通过当日操作,将账户在回撤9%情况下通过做T扳回亏损约1个点。这一结果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道德经》“无为”理念的深刻实践。而今天正好发表《道德经》第43章的译释贯通,这一章讲的正好就是“无为”,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一心得分享出来。

自学习《道德经》以来,我将“无为”融入投资体系,去年盈利35%,今年截至上周累计收益20%。虽然今日回撤8个点,但我并不恐慌。因为暴跌过后,必有修复,这就是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而“无为”,本质上正是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灵活运用。本文旨在揭示:“无为”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套动态平衡的实践法则。

一、打破误读:什么是真正的“无为”?

《道德经》第43章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此句点破“无为”本质——

“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对“有”的超越:无有

“有”的桎梏:多数投资者执着于“逻辑体系”——技术指标、基本面分析、消息面解读,这些皆是“有”。但市场瞬息万变,固化逻辑如“无间”之墙,越用力越受困。

“无有”的破局:老子所谓“无有”,即消解对“有”的执念。如气流无形却穿透金石,真正的“无为”需跳出既定框架,以“恍惚之态”应对变化。

“无为”是动态平衡的艺术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市场如“浊水”,既有规律可循(确定性),又充满意外(不确定性)。若强行以“有”对抗“无间”,必陷被动;唯有“静之徐清,动之徐生”(第15章),方能在混沌中捕捉机会。

案例解析:今日操作的个股,早盘24.7元融资开仓(顺势而为),反弹后立即卖出。不固守“止损”或“追涨”逻辑,而是随势流转,减少亏损,落袋为安。

二、股市实践:如何用“无为”驾驭波动?

1. 选股:以“至柔”穿透“至坚”

确定性中的“柔”:选择“好的股票”,落实标的的确定性。什么是好的股票?就是确定性高的股票。什么是确定性高的股票?那就要看你心中的“柔”是什么。展开讲太长,请读者仔细品味。

不确定性中的“穿”:通过仓位动态调整(如今日减持消费电子、加仓稀土),如“无有入无间”,穿透市场波动。

2. 操作:“静动互化”的节奏

静之徐清:早盘市场恐慌时,暂停交易,观察资金流向(如北向资金逆势加仓农业股);

动之徐生:午后捕捉超跌反弹,以“不争”之势介入,避免盲目抄底。

3. 心法:破除“盈满”执念

不盈则生:老子言“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我为什么敢于在今天的市场中做T,因为我的仓位不是满的。我每做一笔,都要考虑这一笔的不确定性。可想而知,今天那些满仓的,那些恨不得把所有的“好股票”都收入囊中的“盈满者”,只能望着绿屏兴叹而束手策。

案例对比:多数投资者满仓死扛或清仓避险,本质是“盈满”思维——或贪婪求全,或恐惧归零。而“无为”要求始终保留余地,如风过隙,不留痕迹。

三、终极总结:“无为”是简单而复杂的实践智慧

模型极简:不依赖复杂指标,只需把握“静动平衡”与“确定性穿透”;

运用至难:需时刻消解自我逻辑(如“我必须盈利X%”),以“无我”状态顺应市场。

需要说明的是,“无为”是对“无有”的实践,“无有”不是“没有”,而是超越“有”。必须先有“有”,才能“无有”,后而达“无为”。比如你要朴素,你先得富有,朴素才是真的;你本来就穷,你的朴素没有任何意义。

今日启示:

当市场如“天下之至坚”般暴跌时,“无为”者如气流无形,穿透恐慌;如水流绕石,终至开阔。此非玄学,而是对规律的敬畏与对变化的臣服。

结语:你的股市,也可以是“ATM”

《道德经》第43章的“无为”,实为一场认知革命——从“对抗市场”到“融入市场”,从“执着盈亏”到“动态平衡”。当你放下“必须赢”的执念,市场便不再是赌场,而成了取之不尽的“ATM”。

声明:本文仅为个人投资心得,不构成任何建议。股市有风险,践行“无为”前,请先备好止损的“安全垫”。

0 阅读:0

三棱心爱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