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白州的森林气息,还是格兰多纳的雪莉桶风味,再到拉弗格的泥煤烟熏口感,对于烈酒爱好者来说,追求的大多都是感官上的愉悦。
但在漫天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大环境下,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少在威圈脱颖而出的酒款,除了酒液的质量,还有一眼识别、过目不忘的“好皮囊”。
在我们生活中也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例子,造型极酷的酒瓶设计,或者与电影、豪车和动漫等联名,也都是威士忌品牌们常见的出圈方式。
其中,酒厂与艺术的跨界合作,早已非是罕见事。
过去,酒与艺术家的联系就十分紧密。从印象派的梵·高,到立体主义的毕加索,酒在他们的艺术之旅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到了现代,于烈酒爱好者而言,提起艺术界也难免会想起各种佳酿。
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IB(独立装瓶商),还是OB(官网装瓶商),都在将威士忌与各种艺术文化相结合方面花了不少精力。
当然,不同领域的跨界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组合,它们往往会在两个领域发生碰撞,联合两大领域的精髓,构建出更加和谐美观的包装。
值得一提的是,威士忌的跨界联名一直都是威士忌藏家们的心头好。
一瓶足够优秀的威士忌,加上挑不出错的艺术联名玩法,不仅增添了饮用趣味,也会赋予这瓶酒更多的意义,让威士忌更加具有收藏价值。
所以在近年来,高端酒款的跨界合作也就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在艺术界,LMDW也是专业的存在。
为了跟竞争对手有所区分,自然需要点独到的酒标设计。
自2011年起,LMDW基本每年都会和知名艺术家联名共同打造几款酒组成艺术家(Artist)系列,每一支都堪称艺术品的存在,吸引了大批威士忌爱好者关注。
除了LMDW,麦卡伦在跨界方面也颇为成功。
麦卡伦一直都是收藏家竞相追逐的品牌,其推出的许多酒款都是拍卖会上屡次打破纪录的常客,有“威士忌界劳斯莱斯”的美称。
这款麦卡伦1926 60年Peter Blake酒标版的酒标出自艺术家Peter Blake之手。Peter Blake因与他人创作的披头士《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封面而闻名。
2018年5月,这瓶威士忌在香港邦瀚斯拍卖会上以970900美元的价格成交。
还有诗贝和毕加索联名系列也足够精彩。
毕加索是一位知名艺术家,一生创作的艺术作品超过了4万件,其画作曾以1.79亿美元天价打破纽约佳士得拍卖会纪录。
当然,除了艺术作品之外,毕加索还有让人津津乐道的爱情生活。他一生中拥有七位性情各异的情人,并且他也给每一位情人画过不少肖像画。
诗贝(SPEY)毕加索联名系列便是以毕加索的七位情人为主题,将毕加索的艺术作品与诗贝的品牌文化相融合,酒款上的画作也与其代表的风味相呼应。
纵观这些以艺术文化为主题的跨界合作美酒,不难发现,它们之所以能打动消费者,不仅因为酒款的质量出众,更在于两种瑰宝的完美融合。
如果你想体验喝一口威士忌,同时欣赏艺术的美,这类型的美酒绝对是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