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掀起了一股仿古热潮,各地争相打造“古城”“古镇”,根据不完全统计这样的数量竟然高达2800多个!比地级市的数量都多,试图通过人造的文化符号吸引游客。然而,像张家界大庸古城投入了20亿元的巨额,却换来每日不足20人的惨淡客流,这样的失败案例却屡见不鲜。

这不仅是一座古城的困境,更是对当前仿古旅游开发模式的深刻警醒。以此为镜,我们能否在惠州的古村古镇开发中找到更有效的策略?本文以大庸古城为反面案例,结合惠州古城古镇古村落的实际情况,探讨惠州古城古镇古村落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问题一:同质化危机与文化空心化大庸古城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同质化严重,缺乏文化深度。这一问题同样困扰着国内许多仿古项目。从设计风格到商业模式,大量古城古镇呈现高度雷同,忽略了本地文化的独特性。例如,惠州水东街虽然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但近年来的改造中部分区域出现过度商业化倾向,如何在恢复历史风貌的同时,融入惠州本地特色文化,成为决定其成败的关键。
相似的其他例子:
桃花源古镇(常德):位于湖南常德桃源县的桃花源古镇,是一个面积达到1500亩的仿古小镇。该古镇曾火爆一时,但由于同质化严重和缺乏真实的历史文化基础,逐渐变得冷清,被形容为“空城”。

陕西咸阳东黄古镇:投资超过5亿,但最终游客稀少,商户集体抵制付租金,导致古镇经营困难。
在山东济南,有长清宋风古城,建了5年主体都没完成,最终40亿元“打水漂”。
在贵州毕节,有投资32.5亿元建造的水西古城,如今也是停工荒废的结局。
启示:从惠州历史与人文中汲取灵感惠州不仅有东坡文化、客家传统,还有独特的岭南水乡风情,这些都是可以深度挖掘的文化宝藏。水东街若能从惠州本地历史出发,例如结合苏东坡在惠州的故事,打造既有地方情感又能引发共鸣的体验项目,将能显著提升游客的归属感与新鲜感。而不是现在这种,靠着酒吧、网红餐饮、娱乐撑起的焦躁的缝合商业。

水东街虽然已经成为惠州旅游的代表街区之一,却在一些区域陷入了单调的餐饮和手信经营模式。
问题二:目标市场定位与精准运营大庸古城目标市场定位模糊,资源错配,成为其运营的致命短板。而惠州的古村古镇在发展过程中,如何瞄准市场需求至关重要。

启示:从“全面撒网”到“精准定位”

水东街的潜力在于其城市文化记忆和便捷的地理位置,而定位可以聚焦年轻文创爱好者和城市周边游客。
墨园村作为横沥镇的原镇中心,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可面向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深度游客,开发宗祠文化讲解、古建筑修缮体验等项目,形成差异化发展路线。墨园村至今保持了一定的原生态氛围,但缺乏与现代旅游需求的有效结合。精准的市场定位,能帮助惠州古村古镇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范和古村的开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方向:以“小而精”的思路,通过突出渔村文化和生态资源,成功吸引亲子家庭与休闲度假客群。
问题三:文化与商业的平衡大庸古城过度商业化,忽略了文化价值,而惠州的古城古镇古村同样需要警惕这一问题。惠州西湖现在也开始有些商业化过度的问题,已经违背当年那句“西湖西子比相当,浓墨杭州惠淡妆。”
启示:以文化为魂,商业为翼惠州古城古镇古村的开发可以从当地文化特色中找到平衡。
范和古村通过打造渔村传统故事和夜间渔火表演,提升文化吸引力。
墨园村宗祠祭祀活动与传统工艺工作坊,让商业活动与文化体验相辅相成,既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又不失文化内涵。
旭日古村落作为被誉为罗浮山第一古村,这是一处明清时期的岭南古村落建筑群,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村内保留的古民居建筑众多,有600余处,被誉为“岭南古民居建筑之典范”。
旭日古村落在开发过程中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有效控制了村民的乱搭乱建,对古村落的保护利用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先后完成了停车场建设、古榄园登山道修建、中心广场建设、水环境打造等,不断提升旅游接待和服务水平。

通过加强教育与宣传,深化文化传承,利用新媒体等媒介对其艺术价值、历史典故、民俗文化等进行传播,以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旭日古村落可以定期举办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活动,因地制宜地从加强宣传、增强旭日村的知名度入手,依托庙会的传统习俗把民俗表演、传统美食和旅游商贸融为一体。
香溪堡:位于龙门县,被誉为华南第一古堡,历史悠久,古建众多。古堡内感受岭南建筑的文化积淀,感受古堡辉煌的历史和古韵。
香溪堡旅游区注重对古建筑群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如五宅古堡和功武村古建筑群,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景点。通过修缮和保护,这些古建筑成为了游客打卡的内容,同时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效益。
香溪堡通过打造“一区两线”(码头艺术商业区、水域生态路线、竹林生态路线)的整体布局,实现了文化、旅游与当地农业的结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这种模式不仅保护了自然生态,还传承了历史文化。可通过系统设计,以“时空的对话”为主题,营造“明代风华与现代艺术”的穿越式对话主题场景,对旅游区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了旅游品质。
问题四:宣传与运营的持续创新大庸古城在宣传和运营上的滞后,导致游客认知度低,客流量惨淡。而惠州的古城古镇古村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需要更具创新力的宣传和持续运营策略。
启示:从讲故事到造话题
通过挖掘情感,叙事可以使广告在个人层面上产生共鸣,建立持久的品牌记忆。
惠州古城:西湖-步行街-水东街
打造文旅新业态:惠州市惠城区正在打造环状旅游带,推出“东坡”先生City Walk陆行线路,构建东坡寓惠文化游径等,推出“东江游”为代表的水行线路,串联惠州市区内各大景区,通过差异化的文旅IP互引流量、互推流量,形成流量共享的流量池。为将来惠州古城项目真正启动,打好基础。

故事营销:利用苏东坡等历史人物的故事,结合文旅发展,发扬光大。例如,通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诗句,丰富文化遗产,将其和文旅发展结合起来。
墨园村
可借助宗祠和村落的历史背景,打造系列剧本杀体验或纪录片形式的宣传短片。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和社交媒体,持续提升惠州古城古镇古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文化真正“活起来”。
文化IP+旅游场景:墨园村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抓手,创建美丽庭院,建设绿美景观带,打造网红打卡点。同时,深挖本土文化,开发“墨园有礼”系列农产品和文创周边产品,策划主题活动,墨园品牌持续打响。

全域乡村运营:墨园村通过建立墨园强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招募运营团队,搭建强村富民载体,创新探索“强村公司+强村合伙人”联合运营的新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盘活闲置资产,带动村民创业就业。
构建“一环四区”空间格局:以“一条文旅环线,一部墨园史”为理念,构建文墨田园游憩区、墨园印象服务区、墨园古村体验区、东江湿地休闲区,推动文旅产品升级,进一步完善乡村运营体系。
平海古城
可以引入平海墨鱼饼、平海鱼丸、扁食等小吃,做出小吃特色。
组建古城讲解队:平海镇精心选拔讲解员,组建讲解队伍,通过古城讲解员的讲解,将古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军事布局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等,以生动、准确的方式传达给游客。

非遗文化形象卡通化:平海镇将非遗文化形象卡通化,融入文明创建公益广告宣传,通过特色墙绘、立柱广告、景观小品等独特公益宣传模式,对平海古城、文明知识进行宣传,为平海增添了文明气息。
结语:如何让惠州古村古镇走向未来?大庸古城的失败提醒我们,旅游开发不仅是一场资本的竞赛,更是一场关于文化、市场与运营的系统工程。惠州古城古镇古村落等项目如何避免重蹈覆辙,找到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最佳平衡点,是决定其未来成败的关键。
你的看法是什么?在你看来,惠州古城古镇古村落的发展应该如何平衡文化保护与商业需求?欢迎分享你的见解,共同探讨惠州古村古镇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