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有个小偷光顾了巫溪县广播局的家属院,这里住着一对夫妇,都是广播局的老员工了,丈夫叫徐天良,妻子叫洪德英。
得知家中被盗以后,老人和妻子赶紧往家赶,到家之后看见原本干净整洁的屋子,现在已经被翻了个顶朝天,徐天良赶忙报警,民警便很快就到了现场,当民警问起家中丢了什么东西时。
徐天良说:“有一个装钱的铁盒子里面有2500块,但钱不钱的无所谓,重要的和钱放在一起的东西,请务必要找回来啊”。
听到这里,民警也愣住了,在当时的2500块可是足以在农村盖上两间房,是什么东西,竟然让老人如此重视?
出生在贫农之家
1929年,徐天良出生于四川省巫溪县,从小家境贫寒,又正值国家动荡,当时的四川局势非常复杂,军阀多如牛毛,只要有两把枪便可以占山为王。既被誉为天府之国,也被称为军阀蜂巢。徐天良小时候,家里做佃户被地主压榨收租,做点小生意又有来收租的税团,导致四川基层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当时日军轰炸四川时,徐天良还在私塾上课,看着被日军炸毁的房屋,导致很多人无家可归,看到这些,这个时候谁还会反对说,好男不当兵?恰恰相反,好男儿当兵报效祖国!
这个想法已经在徐天良的心里发了芽,徐天良在受到四川学校的教育,使徐天良整个人都得到了升华,让他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在学校毕业之后,徐天良便去报名参军,但由于年龄问题并没有成功,当他到了可以报名参军的年纪后,却又因家庭问题又未能成功。
徐天良
加入解放军,参加抗美援朝战役
1949年,徐天良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解放军,可这时国内的战争已经接近尾声,虽然他参加的战役并不多,但徐天良凭借着作战时的英勇杀敌,和过硬的文化底子,很快便被领导注意到,并在第三野战军20军60师178团2连7班担任副班长,战争结束后,徐天良本以为可以天下太平。
但朝鲜战争爆发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组成了所谓的“联合国军”,向朝鲜半岛发起进攻,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国土安全,我国意识到朝鲜和东北的命运相关,所以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我国派遣志愿军前往朝鲜,激战所谓的联合国军。
1950年,徐天良跟随20军作为第二批志愿军出发,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随部队跨过鸭绿江
参加长津湖战役
徐天良所在的20军是一支英雄部队长津湖战役是徐天良一生都无法忘却的回忆,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徐天良和战友们在冰天雪地里拼死奋战,可以御寒的东西只有身上的破棉袄,很多战士并不是死在了敌人的炮火下,而是在这严寒中无声的倒下了。
徐天良靠着自己那一股顽强不屈的意志支撑了下来,他不敢眯眼,他怕他睡着了就再也醒不过来了,当时的徐天良是副排长,他需要时刻盯着全排的战士,看见谁快睡着了就赶紧把他晃醒。虽然环境如此恶劣,但是他们还是靠着顽强的精神和装备精良的美军战斗,徐天良是当时部队里的神枪手,他不想浪费每一颗子弹,每箱物资都是由后勤战士用命换来的,争取每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此战,如果我军的后勤保障能有美军的一半,单凭我军高昂的战斗意志,美军损失的就不会只是一个团而已。
但此战役,也告诉了全世界,志愿军20军是最能打的部队,徐天良也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色,被记大功一次。
参加第五次战役
20军在第五次战役时同样表现出色,徐天良更是表现突出。
第五次战役打响预示着战争接近末尾,开战之前,彭德怀将军曾致电毛泽东,“这场战斗对这场战争较为重要,即使付出五六万人惨痛的代价,也要消灭敌人几个师”,毛泽东随后批准了彭德怀将军的作战预案。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正式打响,美军在防线布满了铁丝网,阵地前还埋设了数不清的地雷,还放置了很多装满汽油的燃烧桶,
我军五个师大约六万多人,只得被迫挤在离临津江南岸,约二十平方公里的狭窄地带,连续两天遭到敌军的密集火力打击,敌军又投放了大量凝固汽油弹,这种炸弹在爆炸的一瞬间,1200摄氏度的高温也同时向四周溅射,一旦不小心沾到皮肤上,便无法熄灭,直至燃烧殆尽,使我军惨遭大量伤亡。
美军轰炸机
第五次战役从1951年4月22日起,到4月29日终,共持续七天。
5月16日,中国志愿军联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发动第二次大规模进攻,这场战役志愿军人数占绝对优势,志愿军共投入3个兵团,11个军,而且战争接近尾声,战士们的士气高涨,但我军也有不足的地方。
就是没有空中优势,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所被美军的战机炸毁,直接损失超过三百万斤,造成我军暂时性补给苦难,不能及时把补给送到前线,所以我军不能打持久战,一半只能持续6到7天,美军也称我们的进攻为“礼拜攻势”。
抗美援朝旧照
联合国总司令李奇微很有自信,准备用磁性战术“逐步撤退,保持距离”,来企图击败我军,但开战不久,美军就被限制住了手脚。
马修.李奇微
韩伪军也被我军包围,第三兵团限制美军第10军,使美军和韩伪军无法相互支援,第19兵团,牵制在西线的美军主力,与东线配合作战,志愿军第26军,第40军负责东西海岸的警戒,在中朝完成战略部署之后,战斗打响了。
一人俘虏60名韩伪军,立下奇功
5月17日,志愿军20军与朝鲜第5军团先后与,韩伪军第九师、第三师交战,经过两天的激烈战斗,终不敌我军,最终落荒而逃。
我军后方运输车
“哪里跑!”徐天良跟着一股逃窜的敌军,进入了密林,搜索了两天终于发现了敌人的踪迹,可这天早上突然收到了上级命令,停止进攻三天,返回驻地待命。
所有人心里清楚,这是因为小队的粮食弹药要没有了,不然,上级不会放弃这样的好机会的,徐天良面对近在咫尺的敌人和上级返回的命令,他犹豫了,他不想前功尽弃放弃这个机会。
于是徐天良示意战士们原地休息,并开了一个临时作战会议,他把眼前的局势讲给了战士们,如果继续追击敌人就是违抗军令,如果现在放弃就等于将敌人放虎归山,但上级让我们返回是因为我们粮食弹药供给不上,如果我们可以克服一下,继续追击敌人这是值得的,战士们也纷纷发言,表示同意继续追击,但还是担心回到部队受处分。
抗美援朝战士
这时,徐天良站了起来,我和大家商量的目的就是为了协调行动,并不是为了让大家担责任,无论结局如何,我徐天良一人承担,与大家无关。
听到徐天良的话,战士们也放下了心中的顾虑,纷纷表示要齐心协力配合,首先他们把一天的口粮分成三天吃,然后搭配野菜野果充饥。
在经过几个小时的追击后,他们终于在一处山洞发现了一群韩伪军,大约有60人,只有一名哨兵在门口无精打采的放哨,徐天良迅速指挥大家在洞口分散开,占领有利地形,将洞口围住,然后悄悄用匕首悄无声息的干掉了哨兵,便端着枪,直冲了进去。
此时里面的韩伟军刚吃完午饭,七倒八歪地躺在地上休息,徐天良宛如神兵天降,掏出手雷大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雪地中前行的战士
面对突如其来的徐天良,韩伪军傻了,徐天良居然只身一人来端他们60多个人,他虽然听不懂徐天良的话,但从徐天良这架势上看,他们也明白自己被徐天良“包围“了。这时一名士兵在一个长官耳边说了几句话,长官立刻带头将武器丢在了徐天良面前,其余韩伪军也纷纷效仿。
这个士兵究竟说了什么呢?
原来是,我军在第一次战役后,释放过一些进行了思想教育的俘虏,而山洞中的韩伪军正好有被释放的俘虏,他告诉长官,志愿军优待俘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长官听了士兵的话,便爽快的缴械投降。
当他们出了山洞,才发现包围他们的只有一个班,但已经为时已晚了。
俘虏敌军
回到驻地,审讯后才知道,这个长官是韩军九师的一个团长,这个团长为了戴罪立功,还将自己知道的韩军机密全说了出来,这次行动出乎意料,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不仅没有责怪徐天良违抗军纪,还给他记功一次。
在全军第二次英雄模范功臣代表大会上,徐天良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英雄模范功臣代表大会
转业后隐姓埋名
朝鲜战争结束后,徐天良和在战场上结识的妻子回到了祖国,转业来到老家的广播局工作,一直低调生活,不给祖国添“麻烦“。
直到家中失窃,柜子中那个生锈的铁盒子被偷,里面不仅仅有老人的积蓄,更有徐天良一大堆沉甸甸的军功章。
破案后,记者也第一时间赶到,当工作人员问起,为何不将自己的功绩说出来时,老人说道,我现在过得很好,感谢国家给予的工作,你们如果想要找英雄,别来我这里,应该去东北的烈士陵园看看。
徐天良
倘若没有这次失窃,可能这个故事要被埋进历史的尘埃中很久,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老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敬畏、去学习,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向老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