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有冠心病的朋友给张医生留言,问他们该不该吃点阿司匹林?之所以,有这种问题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实在是太高了,高的我们甚至有点习以为常,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的。二是,这种疾病如果不去认真对待,它会逐渐加重,甚至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

而阿司匹林作为缺血性疾病治疗的基础用药,备受朋友们的关注。张医生有一个有趣的发现,越是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朋友们就越担心它的副作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出血、过敏和肝肾损害等问题,都会让朋友们感到担心。症状越轻的朋友就越担心这些副作用,导致他们始终在“吃”与“不吃”之间犹豫不决。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朋友们首先要了解一点基础知识:什么是冠心病,它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弄清楚这些基础知识,我们才能依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
所谓的冠心病,全称应该叫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或缺血性坏死的心脏病。从这个定义,我们至少可以得到3点知识:1、冠心病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含很多疾病;2、这类疾病的根本原因是心脏血管出现了问题,导致狭窄和阻塞;3、引发的后果包括心肌缺血和心肌坏死两种。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冠心病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不同的中心,分类也略有差异,张医生挑其中最简单的,也是和朋友们关系最密切的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把冠心病分为3种类型,包括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无法面面俱到,只能聊其中一种,如果以后有机会,张医生再和朋友们分享剩余的内容。
首先我们要聊的是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这种病人可以有症状,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心电图可以发现心脏供血减少。有症状的朋友可能会好一些,没有症状的朋友,您让他吃阿司匹林,他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因为不痛不痒的,为什么要吃药?更何况,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在同类药品中也不算少。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这类朋友,只要没有禁忌症,都应该每日口服75~100mg的阿司匹林,而且要长期使用。对于不能耐受的朋友,可以使用氯吡格雷替代,每日75mg。如果要做支架手术,在手术前,患病的朋友可能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负荷量,一般是100~300mg,之后,每天服用每天100mg,维持使用。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会感到不理解,我都没有症状,为何还要吃药呢?朋友们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会认为:没有症状=疾病不严重=不需要吃药,但现实却是,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原因有3点:
1、冠心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是一种要命的病,如果不给予重视,随时会夺走我们的生命。张医生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复提到猝死的案例,其中大部分病因,都是冠心病导致的。所以,所以,我们面对这种疾病,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2、没有症状并不意味着心脏病不严重,我们心脏的血管是有着强大的代偿功能的,所以,很多时候,血管狭窄程度很重,但患病的朋友却没有任何症状。之前一位北京的专家提到过,他曾经遇到过一位血管重度狭窄的病人,平日里一点症状都没有,还可以跑完“半马”。
当然,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这意味着,他的心脏血管就像一根完全拉紧的皮筋,只要再加上一点点力量,就会彻底崩盘。这样的病人随时都可能发生猝死。从这个角度讲,他们可能比有症状的病人更加危险。
3、很多这种病人并不是真的没有症状,他们只是症状不太典型而已,其实冠心病的症状是千奇百怪的,心内科医生经常开玩笑说,鼻子以下,肚脐眼以上的疼痛,都应该差个心电图,就是这个原因,除了胸闷和疼痛以外,还有的病人会表现为其他症状。

张医生就曾经遇到过一位40多岁的病人,他的最早症状是感觉双脚突然特别怕凉,谁又能想得到,这个症状居然是心脏导致的呢?也正是这个原因,住院的病人,常规都要查个心电图。
总的来说,无症状≠无风险,朋友们一定要警惕沉默的血管危机,无症状冠心病如同一颗“隐形的定时炸弹”,患病的朋友可能因缺乏典型症状而放松警惕,但研究显示,其心肌梗死、猝死风险与有症状病人相当。无症状冠心病的治疗如同一场“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术”,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血栓,但也需警惕出血代价。
对于确诊的朋友,规范用药是守住生命线的关键;对于未确诊的高危人群,则应通过科学筛查和生活方式干预,将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记住:健康血管的密码,永远藏在主动预防和理性决策中。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