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泡面还未流行的八十年代,乘客们在火车上都吃什么?

浩博随心趣事 2025-04-12 00:22:52

从粮票时代火车餐车的现炒大厨到铝饭盒里的三毛红烧肉,八十年代列车飘香藏着全民味觉记忆:不用粮票的甲鱼宴、能结业上岗的厨师班、提花桌布配八大名酒,承包制前的最后一口锅气终被方便面蒸汽取代。

要是让你回忆十年前坐火车时大家最爱吃什么,估计你立马会想到方便面。确实,自从方便面火起来以后,它就成了火车上的抢手货——便宜、省事、吃着方便,再配上根火腿肠或者茶叶蛋,那叫一个美。

火车和泡面的缘分要从90年代说起,那时候泡面成了火车上的"饭霸",一火就是二十多年,到现在还是很多人的首选。不过在泡面还没火起来的80年代,大家坐火车都吃啥?那会儿火车上的盒饭可是香饽饽,80年代称得上是火车盒饭的巅峰时期,到现在都没被超越过。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买东西还得用粮票。那时候出门可以忘带钱,但粮票必须随身带着。不过坐火车吃饭是个例外——车上餐厅不收粮票,所以大家都爱去餐车吃饭。当时最吃香的工作就是能经常出差跑外地的,因为出差在外不用粮票也能吃上饱饭,这事儿可让不少人眼红。

和现在火车上提前准备好的盒饭不一样,80年代那会儿餐车可热闹了。厨房里用的是真火真灶,炉子旁边还堆着煤块。厨师们不仅要炒菜做饭,还得时不时往炉子里加煤块。

冬天还算好过,夏天车厢里热得跟烤炉似的,食物保鲜全靠冰块。厨师们得一直盯着带的食材有没有变质。那时候的保鲜方法特别简陋,就是用铁皮箱子包着棉被和冰块,这就是最原始的"土冰箱"。要是火车跑的路程超过两天,中途还得加冰块,这样才能让食物不变质。

我们主要选用耐储存的蔬菜,比如土豆、青椒、洋葱和胡萝卜这些。肉类以鱼肉等为主,同时也备有高档食材,像甲鱼、燕窝、鲍鱼和鱼翅这些,只要顾客点单,我们就会现场制作。

这些做饭的师傅其实都是大饭店的厨师,主要原因是当时粮票总不够用。在火车上做饭不仅能吃饱,交的粮票还少,所以很多大厨都愿意去火车上干活。其中北京铁路局的火车餐车水平最高,做出来的饭菜跟当时的中档饭店差不多。

在火车上当厨师不光要做饭,还得带徒弟。新来的学徒通常要跟着学两年才能独立干活,先从切菜练起,接着学配菜,最后才能上手炒菜。等两年培训期满,师傅会给学徒写个结业证明,经过单位批准,就能正式当上餐车厨师了。

不同火车线路提供的饭菜各有特色,基本都带着当地风味。像成都铁路局这边,主打的就是川菜,常见的回锅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这些家常菜都有,更讲究点的还能吃到干烧鱼翅、雪花鸡酪这类高档川菜。

南昌铁路局的餐食以江西本地菜为主,要是跨省运行的话,就会把沿途各地的特色美食都加进来。

这家餐厅的装修风格很特别,跟普通绿皮火车的拥挤完全不同。餐车特别干净明亮,吃饭的氛围特别好。桌上铺的是上海纺织厂出的提花棉布桌布,酒架是上海不锈钢厂做的。酒架上摆着各种酒水饮料,有啤酒、红酒、白酒,像陕西的丹凤葡萄酒、茅台、北冰洋这些都有。更厉害的是,这里还能买到当时特别难买的八大名烟和八大名酒。

在80年代,餐车上点菜可不便宜。一盘海米烧茄子卖3毛5,熘鱼片要5毛钱。那时候厨师一个月工资也就几十块,这点钱根本不够花。能下馆子点菜吃的,兜里肯定不缺钱。

这是1981年北京铁路局列出的火车餐食清单:

吃的有这些:大份米饭1毛钱、小份米饭5分钱、套餐饭5毛钱、肉丝面3毛钱、加了藕粉的肉丝面4毛钱。

今日菜单价格:辣子鸡1块2、炸鱼块1块钱、锅包肉9毛、白切肉8毛、红烧排骨6毛、小炒肉5毛

在那个年代,大家工资也就一二十块钱,盒饭这个价钱确实不算便宜,一般老百姓根本舍不得买。不过能吃到盒饭已经很好了,比起餐车里的饭菜,火车上的盒饭分量足,价格也还算公道。

火车上最早卖的盒饭是用金属饭盒装的,因为要重复使用。每到饭点前两三小时,乘务员就会在车厢里卖饭票,按买票人数准备饭菜。开饭时推着餐车送饭,乘客凭票领盒饭。吃完后乘务员会把空饭盒收走,洗干净下次继续用。这种盒饭一份才三毛钱,比单点饭菜划算多了。

盒饭种类虽然不算特别丰富,但基本的米饭、蔬菜和肉类都有,能让人吃得饱饱的。不同地方的盒饭菜式会有些差别,但基本都是些家常菜。最受欢迎的当属红烧肉饭了,虽然肉块不多,但在那个大家肚子里都没什么油水的年代,油汪汪的红烧肉带来的满足感,是其他饭菜根本比不上的。

除了盖浇饭,还有现炒的炒饭也很受欢迎。比如北京铁路局卖的什锦炒饭,一天能卖出1500份左右。因为都是现点现做,生意特别好,有时候忙不过来,店家只好说饭卖

1985年之后,那种老款的铝制饭盒慢慢没人用了,换成了现在常见的泡沫塑料饭盒。卖法还跟以前差不多,但有个好处就是不用再回收了。

毕竟一顿饭要花不少钱,很多人舍不得掏这个钱,干脆自己带吃的。上车前就准备好饭盒和水,简单吃点就能填饱肚子。偶尔还会带些卤味、豆腐干、花生米之类的,再灌上一壶酒,几个人凑一块儿说说笑笑,就能熬过漫长的夜晚。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这样的时光显得特别珍贵。

80年代末那会儿,铁路边上开始让私人摆摊了。小商贩们推着车卖当地特产和自家做的盒饭,东西便宜又好吃,很受大家欢迎。那时候特别出名的四大烧鸡就是在这阵子重新火起来的。用油纸包着的烧鸡又嫩又香,馋得人直流口水。

80年代快结束时,火车上的伙食供应有了新变化。以前不管卖多少饭菜都是一个样,后来改成了承包制。这么一来,餐车每年只要交够规定的钱数,多赚的部分就全归自己了。

为了赚更多钱,大家开始不停地用推车卖吃的,从早到晚都在营业,连饭点都不分了。

差不多就是从这时候起,火车上的饭菜质量开始明显变差。承包的人为了多赚钱,都挑最便宜的原料买。便宜是便宜了,可东西越来越差劲,搞得火车餐一年不如一年。

现在的厨师手艺比八十年代差远了,能进餐车做饭的人水平越来越次。到后来,只要拿个卫生许可证就能在餐车当厨师,这种水平做出来的饭菜,别说比不上以前酒楼的大厨,连路边小饭馆的师傅都不如。

火车上的伙食质量越来越差,乘客们的意见也越来越多。可车上吃饭没得选,要么自己带吃的,要么只能去餐车。肚子饿了总得填饱肚子,再加上餐车价格还不停往上涨,这样一来大家就更不愿意在车上吃饭了。

后来方便面慢慢被大家接受,便宜又口味多样的泡面成了很多人的首选。就这样,80年代火车上那些被夸上天的盒饭,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0 阅读:0

浩博随心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