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是一个很有趣的王朝,有趣就有趣在,它第一次传承皇位的时候,就打破了常规,没有按套路出牌。
明太祖朱元璋本来是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的,可朱标时运不济,竟英年早逝了,按理说,朱元璋应该再立其他的儿子为太子才对,然而朱元璋实在是太爱朱标了,于是,他并没有再选择其他儿子,而是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孙,换句话说,朱元璋要把皇位直接交给他的孙子。
朱元璋直接把朱允炆立为皇太孙,这势必会引来他的儿子们(也就是朱允炆的叔叔们)的不满,不过,好在朱元璋还在位,那些皇子们自然也就不敢放肆;可是,这谁又能保证,当朱元璋百年之后,其他的皇子不会有什么越轨举动呢?果然,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在位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就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给搞下台了。
尽管建文帝还当了四年的皇帝,不过,他的四叔朱棣可不是在他继位四年之后才反叛他的,而是在他一开始,就起兵谋反了。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永乐皇帝”,在建文元年就举起了反旗,挥师南下,发动了历时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
公元1402年,“靖难之役”的最后一年,也是建文帝在位的最后一年,朱棣终于攻陷了帝都应天(南京)。应天陷落,皇宫不保,建文帝命在旦夕,而就在建文帝焦头烂额,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一个名叫王钺的老太监出现了。王钺跪在建文帝的面前,告诉建文帝说,当年朱元璋托刘伯温交给他一个大箱子,说如果建文帝如果有受难之日,那么才可以打开那个箱子。
建文帝一听,立刻让太监王钺取来了箱子,那是一个朱红色的木箱,不但贴了封条,而且还上了锁,钥匙就在王钺的手中。箱子上的铜锁和封条都完好无损,显然,并没有任何人打开过它,于是,建文帝又下令,让王钺撕下封条,打开了木箱。
箱子打开了,里面空荡荡的,只有在箱底放着出家人所用的三张度牒、三套袈裟、三顶僧帽、三双僧鞋,和一把剃刀,建文帝一眼就看到了这些东西,而且,也瞬间就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朱元璋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让建文帝化装为僧人,以便可以逃命。
逃命当然是好的,可是,面对这些东西,建文帝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皇宫之中突然出现了可以逃命的装备,这自然是该笑的,可是,既然朱元璋准备了这些东西,那就证明他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天,既然他早就料到了这一天,可为什么不提前为建文帝扫平障碍呢?难道朱元璋只愿意让建文帝当四年的皇帝?早知现在,又何必当初呢?所以,建文帝真的很想哭,可是,却欲哭无泪!
“靖难之役”之后,朱棣当了皇帝,而建文帝则扮作僧人亡命天涯了;在建文帝亡命天涯的日子里,当初在他受难之际,看到太监王钺打开的箱子之后,那种哭笑不得的场景,恐怕他是终身也难忘记吧!
欢迎关注野史才有料,谢谢你这么漂亮还来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