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对待继女视如己出,她去世后,继女刘涛悲痛欲绝

历史伟人录 2025-04-16 09:46:01

王光美不但是个好妻子,还是一个好继母,对待丈夫和前妻王前的孩子,她也一视同仁。1941年,刘少奇和卫生员王前结为夫妻。

1943 年,在转战陕北的艰难途中,王前即便怀着身孕,依然坚守译电工作。有一次,敌机前来轰炸,情况危急,刘少奇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护住蜷缩在防空洞角落的王前。次 年的隆冬,他们的女儿刘涛出生了。刘少奇小心翼翼地抱起裹在褪色军毯里的女儿,他那粗糙的手掌轻轻抚过婴儿泛红的小脸。工作的间隙,他会笨手笨脚地为女儿冲奶粉,,王前靠在门边,静静地看着这一幕,脸上浮现出笑容也不自知。次年,刘允真出生,此时正值国共谈判的关键时期。深夜里,王前一边给儿子哺乳,一边听着丈夫在油灯下念着《双十协定》的草稿。然而,这段婚姻并不长久,内战爆发后,王前夹在国民党哥哥以及共产党丈夫之间,面对重大的精神压力,她最终选择和刘少奇离婚。

自此,刘少奇不得不独自挑起照顾刘涛和尚未满一岁幼子刘丁的重担。刘涛后来回忆,童年时家中并未配备专门的保育员,父亲身边的警卫员在执行任务的间隙,承担起照顾姐弟俩的责任。1948 年 8 月 21 日,刘少奇与王光美结合。婚礼结束后,王光美第一次以继母的身份站在了刘涛和刘丁面前。在刘少奇的示意下,姐弟俩用稚嫩的童声喊出了 “妈妈”。她紧紧地拥抱着两个孩子,郑重地许下诺言:“妈妈一定会好好疼爱你们。”1949 年 3 月,刘涛跟随父母从西柏坡迁至北平香山。两年后,一家人正式搬进中南海西楼甲楼。当时,刘少奇与前妻何宝珍烈士的长女刘爱琴从苏联留学归来,投身于国家建设工作,平日里很少回家。作为家中实际的长女,刘涛在王光美的悉心呵护下,逐渐填补了早年缺失的母爱。

每当需要添置新衣,王光美总是第一时间为刘涛精心挑选布料、裁剪制作;家中购置的自行车、手表等物件,也总是刘涛率先使用。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常常感叹,刘涛无疑是刘家 “最幸福的小公主”。在刘家子女们的眼中,王光美最疼爱的始终是刘涛。在教育子女方面,王光美始终秉持 “爱而不溺” 的原则。刘涛求学期间,每月仅有 5 元零花钱,即便生病也不能动用公家的车辆接送。有一次,刘涛患上股沟炎,疼痛难忍,每日都需前往北京医院打针消炎。她多次动念想让妈妈派车送自己去医院,但一想到这样会耗费妈妈的油钱,体谅到妈妈操持一大家子生活的艰辛,最终还是选择放弃。每次她都咬紧牙关,独自前往医院忍受病痛、接受治疗。

20 世纪 60 年代初,中央机关在北戴河设立了专属休养区。每到夏天,中央领导人常常前往北戴河开会或进行政治学习。按照规定,刘少奇夫妇的往返车费和住宿费由公家承担,而孩子们的费用则需自行解决。为了让孩子们能拥有一个愉快的暑假,王光美每年年初便开始精心规划家里的日常开支,每月从工资中节省出一部分钱积攒起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到暑假时,才得以让刘涛姐弟跟随刘少奇前往北戴河避暑。在北戴河的海边,王光美常常陪伴着刘涛在海水中尽情畅游。直至 67 岁高龄,刘涛依旧保持着每周两次前往中直机关俱乐部游泳的习惯。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她总是满怀感慨地说:“我对游泳的这份热爱,都源自于在北戴河时妈妈的陪伴。”

2005 年 11 月 13 日,84 岁的王光美在北京 305 医院与世长辞。噩耗传来,刘涛悲痛欲绝,全程参与了母亲的后事料理和追悼仪式。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