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TVB演员林正峰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分享了自己专程前往深圳拔牙的经历。这一看似寻常的个人选择,却因“省钱”二字引发了广泛热议。他在视频中透露,原本计划在香港拔除两颗智齿,但私立诊所的报价高达1.3万港元,而深圳仅需700元人民币,价格相差近20倍。最终,他选择北上深圳完成手术,并调侃自己“鬼叫我穷”。

林正峰的分享并非孤例。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合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选择前往内地就医,形成了一股“跨境医疗热”。尤其在牙科、体检、中医等领域,内地医疗机构凭借较低的价格和不断提升的技术水平,吸引了大批香港患者。

据林正峰描述,他在深圳的就医体验令人满意。不仅费用低廉,医疗技术和环境也丝毫不逊色于香港。视频中,他还展示了深圳诊所的现代化设备和专业的医护团队,进一步打消了部分人对内地医疗质量的顾虑。

然而,这股热潮背后也折射出香港医疗体系面临的困境。香港公共医疗系统以高效和低价著称,但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的增加,公立医院人满为患,轮候时间过长。相比之下,私立医院虽然服务更佳,但高昂的费用让许多市民望而却步。

一位在深圳开设牙医诊所的医生表示,近年来接待的香港患者数量明显增加,他们普遍反映内地的牙科治疗费用更加亲民,且技术水平并不逊色于香港。除了牙科,一些其他的医疗项目,如体检、眼科、中医等,也逐渐成为香港居民前往内地就医的热门选择。

林正峰的案例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有人感叹连明星都要精打细算,也有人关注到深港两地医疗资源的差异。这一现象不仅揭示了内地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引发了人们对香港公共医疗系统改革的思考。未来,如何更好地整合两地医疗资源,为两地居民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经济的医疗服务,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