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林,一个美好的名字,听着特别有松弛感。闲居林下,有着古画中的意境和隐士般的情境。
古时,闲林是个水埠,往来船只密集。它北面贴着湿地,南面倚着群山,山水连绵的现实场景,在闲林一览无余。

和睦湿地
从区位上看,闲林地处余杭区的边缘,地形比较狭长,是浙北水乡到浙西山区的过度地带。因而,这边被赋予了多样的美景,颜值相当出众。

午潮山
这几年,随着余杭被杭州寄予了重任,余杭的城乡面貌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曾经,余杭是个温软的地方,以山水田园的郊区形象示人。而今产业崛起,杭州第三中心的名头显赫,园区、高楼成为新的名片。余杭核心区的气质,也变得愈加硬朗。

闲林水库
新城,总是会给人亢奋的既视感,却也不免会有冷漠和疏离。一个区域的居住氛围,需要时间来养。反而是与高光隔着些距离的闲林,那份熟悉的亲切,既没被城市的有机更新所掩盖,也没被现代化的进程所抛离。至今徜徉在闲林的街头,那种和缓又舒适的气息,仍然能伴随左右。

闲林星洲翠谷小区
闲林的舒适,在于老集镇的底子。一条闲林中路,从东向西贯穿全境,路的两侧,是传统商业区。这边的小区,多数建于二十年前,经过足够的积累,生活气息早已发酵成熟。沿着主干道,有许多枝枝蔓蔓的小巷,伸向集镇的过往曾经。那些老字号的店家、土著的居民,在浓密的树荫下演绎着周而复始的故事。从每个角落看去,闲林都是那种带点山地风情的非典型水乡小镇。

老街夜景
如果恪守传统,势必会被埋没。闲林的焕新,始于老街的营造。老街的原址,是一处简陋的菜市场,附近是杂乱的自建房。拆去的,不仅有旧忆,更有泯然众镇的庸常。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面积宽广、特色鲜明的仿古老街。老街参照江南园林造景,模拟出宋韵的街市,舞榭歌台,勾栏瓦肆,深宅大院,曲水流觞。老街移步焕景,却又浑然天成。

闲林老街
从建成的那一刻起,老街就成为闲林的全新地标和休闲去处。每到周末,老街上就会熙熙攘攘,游人络绎不绝。赏玩的人群中,既有本地居民,也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家在游憩中踏古,也在红尘中穿越。大人们在现实中体验古装剧中的场景,孩童们在集镇上找寻古诗里的画面,每个人都各得其乐。
应游客之需,老街的业态也逐渐丰盈,餐厅、文创和游乐项目,这里一应俱全。油纸伞和星巴克,可以比邻而居,不觉违和。常有妙龄女子身着汉服,小桥上回眸一笑,留下惊鸿倩影。也有退休老人,在水中央的戏台上,放声红歌,感怀岁月的历久弥新。更有传统佳节,上演婚俗巡礼,喜庆红妆,凤冠霞披,鼓乐欢快,中式礼法,古韵新唱,仪式感瞬间氤氲。此刻的闲林老街,映照着山河辽远,国泰民安。

水上婚礼的戏台
闲林的居民,无疑是幸福的。家门口的散步,既可穿梭时空,也可享受当下。悠悠宋韵融入现代生活,千年古埠映衬韵味悠长。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老街,不仅装点了古镇的生活,更是为闲林找到了灵魂。历史在湿地与山峦间深情回望,速度和激情中,掩映着心灵的自留地。

闲林集市
有了老街的闲林,在活力饱满的“浙江第一区”演绎出慢生活的哲学,让寻梦的新老余杭人有了如梦的空间。事业与生活,新潮与古典,在古镇老街深度融合。

庭院深深
余杭的文旅版图上,闲林无疑是城市打卡的新去处。它融入了新时代的元素,又紧贴烟火生活,从而成为余杭南部的一个重要的流量担当。闲林老街与梦想小镇、瓶窑老街一道,构成了余杭老街旅游的纵贯线。老街满足了游客的休闲体验,更惠泽了居民生活,这种可观、可感、可玩的新古典主义小镇生活,在山水如画的闲林从此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