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一个原始社会和现代文明相碰撞的国家,不来不知道,这里的一切都是我向往的地方,大概是活够了纷繁世界,看遍了纷纷扰扰,想要找一个类似于世外桃源,几千年前的真实生活吧。长这么大,没曾想到会有这样的一个航海经历,让我对埃塞俄比亚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更让我感知到什么叫原始部落,什么是民风淳朴,更让我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什么叫男人的幸福。
这样的经历仅此一次,却让我终生难忘。

2023年,再次回到吉布提靠泊,再次借着这个机会深入到埃塞俄比亚,让我有了全新的机会看到属于人类不一样的地方。当然,现在回想起来,我本不应该去打扰人家的生活。
航海十几年,去的国家很多,吉布提这个国家令我喜欢,令我特别珍惜。像我们船去别的国家,停泊时间短则几个小时或者一天,长则不过一个星期或者十来八天,可吉布提不同,大概是落后以及当地的气候原因。
前几次去吉布提靠泊,受当地天气和人工的原因,停泊了二十多天,甚至有那么一次停靠了一个多月,这算是我航海生涯里,在一个国家,一次性停靠的时间最长的国家了。然而,2023年再次来这个国家,和往年一样,赶上了这里的雨季,导致我们的卸货一拖再拖。

借着这样的机会,再次找到了我的老朋友,何爱丽,她是我在非洲的女性朋友,人非常友好,曾去过她家几次,父母友好,还希望把女儿送给我当妻子,希望我带回国。在这方面,多少有遗憾,毕竟我们是一夫一妻,基本不现实,就算我们能一夫双妻,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生活,日子也是相当辛苦。
不过,这一次的再次靠泊,在何爱丽的带领下,让我真正看到了人家当地一夫多妻的幸福生活。这里的男人是我羡慕的对象,妻子多不说,幸福指数直接拉满。
靠泊当天是中午,何爱丽第一时间来到了我们的船上。那天来的时候是和代理以及海关上船的。通常这个做法是不允许的,只有等通关办关完毕才能上船。何爱丽这个人人品好,和这些人的关系都非常不错,所以在我们船一靠泊后,就来到了我的船上,跑到了我的办公室找我。
“哈喽,朋友,我猜你就在船上。”何爱丽突然蹦出来,高兴地向我问候道。

这是超出我意料的,完全没想到她会如此关注我们船舶的动态。当我看到她突然的出现,原本平静的心情顿时激动起来,当场抱了起来。
两个人紧紧地抱着寒暄了一番,我这才知道何爱丽自从半个月前,看到我们船长发给吉布提代理相关的港口申报资料上看到了我的名字,便开始为我这次的到来筹划出行的计划。
这是令我非常感动的一件事,没想到曾经的一次相遇却成了我在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亚长见识的开始。
何爱丽从背包里掏出了手机展示着接下来计划的行程,又从背包里掏出了两张机票,告诉我这一次要带着我去原始部落看看孔索部落人的真实生活。
听到这个计划,不仅吸引了我的注意,而且船长就在隔壁也因何爱丽的话,对我的出行产生了兴趣。当何爱丽说要亲自带着我们去看看人家一夫多妻的真实生活,看看世外桃源的生活,船长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眼光。

我们的飞机是晚上八点十五分的,预计到达埃塞俄比亚是凌晨。
出发前,何爱丽让港口负责人亲自载着我们上吉布提军民两用机场,还特别为我兑换了不少当地的货币。
这样的出行,我算是第一次被别人安排得妥妥的。一直以来,我的出行都是独立的,都是摸索着前进的,这一次不是这样。
何爱丽告诉我,要是拿美元去当地银行兑换的话,一美元只能兑换55比尔,私人兑换可以达到80比尔。好心的何爱丽不仅给我兑换了当地的货币,而且还特别通知了自己的父亲,一定要提前前往当地接待我们。
有了何爱丽一系列的相待和安排,我们也顺利地到达了机场,飞机也顺利地起飞。
夜晚的吉布提,夜晚的埃塞俄比亚夜景,就如飞机正穿越在农村山里一般。这里的人口并不密集,光线污染也少,从飞机上俯视看,只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灯光。

乘坐期间,何爱丽为了让我对孔索部落有一个心理预设,亲自讲解起当地的一些基本信息。
她担心我会嫌弃她的眼观,很直白地告诉我,孔索部落的人都很落后,房子是木材搭建的,要比她家的样子还要落后。还告诉我,孔索部落的饮食很特别,希望我到了当地一定要入乡随俗。
除了了解这些,她详细地向我介绍了孔索部落成为当今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的缘由以及部落里的人生活的经济方式。他们以农耕为主要经济,部落族里有近三十万的人口,分布在四十多个村子里。村子与村子之间相互聚集,基本以泥巴和石头路为交通往来的通道,有那么几条公路还是中国人在当地建设的,仅此而已。
有了何爱丽的讲解,我的心里有了基本的认识。虽然听着很落后,但是我却对这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下飞机那一刻开始,我深刻地明白了什么叫非洲人的环境。就连机场的光照强度也不是很好,出了城里,几乎很难看到灯光,也许是深夜的原因,没有来往的人,车辆来往也非常少。
按照何爱丽父亲提前到达当地预订的酒店路线,花了近10美元的费用,抵达了酒店。
可以说,路途不是一般的遥远。在陆地内部能够如此深入的国家,可能除了我之前在注定工作的卢旺达之外,这是第二个非洲内陆国家了。
晚上八点多出发,到入住酒店已经是凌晨三点多。
要不是有提前计划和安排,我相信这样的行程不可能会发生在我的身上。
好运总是落在积德行善的人的身上。
我时常告诉我自己,人出门在外,要多做好事,多积德,多交往正能量的朋友。如今,何爱丽的出现,算是我生命中的恩人。

何爱丽的父亲等候在Konso Edget Hote大堂,再次见到他,老父亲依然如从前那么友好,帮忙拿东西,整理行李,入住房间。
房间是单人间,我和何爱丽一个房间,老父亲一个房间。晚上收拾好,大伙儿早已疲惫,等醒来已经天亮。
没来过的人永远不知道埃塞俄比亚的昼夜温差。
夜晚的埃塞俄比亚很凉快,等到了天亮后,太阳还是很毒辣的。再加上孔索的位置,它位于埃塞的中南部,这里更加贫瘠,环境可想而知。
天亮时分,何爱丽拉开窗帘,转身将我叫醒,一缕阳光穿透玻璃照射在床边,虽然没睡醒,但是精神很快就恢复过来。
令人期待的孔索部落之旅即将开启,何爱丽脱去正装,穿上了属于当地人普通的着装后,带着我上路边吃东西。

这里的空气是新鲜的,马路上也很少见到车辆来往。在马路边上吃了一种糊糊的东西,似茶非茶,味道酸酸的,还有些沉淀物,好心地老板还特意送了点鹰嘴豆给我尝尝,味道一般,确实当地人的主要食物。
在老父亲的带路下,我们从酒店附近的转角处出发,一路深入到部落里。
部落里的马路越来越小,这里的村子是很有意思的,几乎都聚集在马路边,房子的堆砌更是有意思,一个草垛一个草垛一般,紧密地挨着。
房子很有特点,屋顶要么是草搭建的,要么是枯枝细叶搭建的。房体墙面要么是木头拼凑的,要么是泥土和上去的。认真观察的人会发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两张兽皮挂在门口,甚至有些动物的骨头挂在墙上。

这里的人一定是崇尚什么信仰,很多人的家门口都会堆砌一些小人物,要么是泥土做的,要么是木头雕刻的。
走在路上,路上的村民越来越多,他们对我这个外国人的到来充满好奇和兴趣。在每个人的眼里,我就像是外星人一般,除了好奇,还有跟随。我去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他们没有恶意只有好奇。
要是看到我掏出手机拍摄,有些人会害羞地躲避,有些人会主动地要合影。以前我对埃塞俄比亚的人在拍摄方面是很小心的,因为何爱丽的村子里,外国人拍摄是要收费的,所以条件反射,觉得这里也要收费。
令我不可思议的是,他们是淳朴的,友好的,主动拍照,还特别愿意交朋友。
他们懂得什么叫中国,但是对中国具体是什么的样国家并不了解。这就是农村人和城里人的区别,在这农村里,他们的电力严重不足,不要说手机,就家里的基本电力也是很难拥有的。

有些遗憾的是,我在这里做了一个错事,要不是何爱丽对我的爱和关心,我可能就破坏了这里的环境或者说破坏了这里的规矩。
当时一个小女孩可怜巴巴的样子,一直跟着我,便掏了一百比尔给她。这件事正好被何爱丽见到,当场上前阻止了我的行为,并说道“朋友,你不能这样做,你的行为已经严重了影响了这里的环境,如果你给了这个孩子钱,那就影响所有的孩子,以后有了别的游客来,这些孩子一定会伸手向游客要钱,长此以往,这样的风气就形成了。如果你一定要给孩子钱,我希望你亲手交给孩子的主人,由孩子的父母决定是否接受,不接受也不要勉强,我认为这样才是合理的。”
听了何爱丽的建议,我立马收起了自己的好心,也再也没有这么传递自己的爱心。
走在村子里的小路上,路上的大人小孩都很热情,每个人的性格看着都特别的温顺,没有人有任何恶意,关键是还有一个大哥说要当我们的向导,这是我完全没想到的。
大哥很实在的样子,一路带路,一路给我讲解当地的生活条件和特点。

他的讲解要比何爱丽还要详细,令我大长见识。
他告诉我,孔索人的生存之道就是集约农业,这里有梯田,坡地,大家团结一心,靠种植高粱作物为生,也会种植一些棉花补贴家用。
当地人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学会收集牛羊粪便为农作物的肥料,没有任何农药和化肥污染。在饮食上,主要以牛羊为食。
在如此环境下生存,大哥又给我讲解了一个有趣的事情,也算是他们生活合情合理的一个方面。
大哥告诉我,在这个国家,除了国王不允许一夫多妻外,村民们都可以一夫多妻。他也表达了自己的实力,告诉我自己有五个妻子,每个妻子都很贤惠,都学会了种植高粱的方法。大哥还不忘夸赞自己的妻子非常的勤劳,是全村人称赞的好妻子。
既然全村人都夸赞,那我也不能没礼貌,也夸赞了一番。

也许是大哥高兴,带着我回到了他家附近的村子里。房子都是有特点的,屋顶都有一个动物一样的雕像罩在上面,村民以及大哥的妻子正聚集在一起聊天喝茶。
要说喝茶,应该不是茶。我受到了他的热情款待,依然是端上来了一碗黄色液体的茶,不是咖啡,也不是酸的,要比我早上吃的好些,鹰嘴豆也是有的,外加一些煎饼,不过,我有些喝不下去,何爱丽鼓励我全部喝完,这才是对人家的尊重。
既然如此,我只好强忍着吞下去。
期间,坐在他们自制的凳子上和当地人简单地聊了聊,我才知道,其实生活在这里,女人是没有权利的,很多孩子是没有接受教育的。
大哥也告诉我,这里的医疗技术并不好,很多时候都是靠自制的草药救活自己。
这是他们不够靓丽的一方面,也是原始部落发展不够平衡的一方面。

通过向何爱丽了解到,近些年来,这个部落学会了走出去,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公园,发扬部落文化。尤其是孔索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后,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带动了他们的生活方方面面的发展。
可以说,这里是原始部落与现代文明分界的地带,也是原始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的国家。
在这部落里,男孩要成长为男人,标志性的做法就是要把一块重达二十几斤的石头举过头顶,那么就代表着成熟的标准,也算是他们的成人礼。
一旦他们被认可,年龄达到了十二岁后,他们将要挪一个新的房子,从此,开始经营自己的新家。新家往往被叫作Moral,在这样的房子里,他们将住到自己结婚。等到了结婚后,这个房子就必须让出来或者被族长收回。
收回的房子进行再分配,有时候,族与族之间要是发生了矛盾,那么就由上一级族长,我把他们叫作酋长,在他的带领下来到这个屋子里进行调解。

这是底层的关系模式,而从大哥的嘴里了解到,顶层的管理那就更加有意思了。在这里,他们的皇权是至上的,国王管理着这里30多万的族人,负责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关系处理,代表着整个部落与政府的联系。
可以说,这样的国王相当于县长,市委书记。一个县城也就是三十多万人口,他们要管理好一个县级人口的发展。也就是说,发展旅游业的重任就落在了国王的身上。
走过了两个村子,目睹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出于好奇,也冒昧地问了问大哥关于他结婚娶老婆的事情。
我对非洲人娶老婆的做法是非常感兴趣的,不同的非洲有着不同的结婚方式,就连彩礼上也有很大的区别。
通过大哥的一番讲解,我也算明白人了人家结婚的单纯和落后。在我看来不是落后,是思想的单纯,没有被社会污染的部落。

大哥娶四个老婆,两个老婆只花了不到一千比尔就抱回家了,而另外两个仅仅分别花了一头羊就领回家了。
我很难相信他们对婚姻的定义,甚至很难理解他们对彩礼的理解。好歹一个女孩子的出生到培养长大也是花了不少精力的,可到头来,嫁个男人什么也没有得到。
不仅如此,每个女人几乎要给丈夫生三个以上的孩子。这对于女人来说,是辛苦的,是廉价的象征。
当我透过每一个女人的眼睛,总是能看到她们对这个社会的成全和屈服,更看到了她们对这个社会的无奈和无知。当然,这只是我的认知,或许她们早已接受了这样的一切,早已默认了这样的人生。
最后从这里离开,我们没有再回酒店,在大堂拿上属于自己的东西后,启程回吉布提。从离开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有些不舍,甚至觉得这里才是人类真实生活的样子,没有纷纷扰扰,只有安静,止步不前的朴素生活态度。

如果时光能够停留,如果时光能够穿越,我更希望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多住上几日。
很遗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样的经历只能在记忆里回荡,或许未来的十几年,几十年,这个部落更加现代化,那淳朴的民风也会因社会的变化,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等有机会再回到孔索,我想我已经找到曾经的样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