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其实讲也是一个有关格局的故事。
往往是拥有更大的格局者胜。
通过国际合作压制了地球三体组织。
通过面壁者计划对三体人反守为攻。
罗辑利用宇宙社会学中的黑暗森林法则,通过威胁发送坐标的方式对三体人建立了威慑。
章北海通过决绝的手段为人类保留了一丝火种。
维德通过释放头颅探测器,最终让云天明成功打入三体人内部,最终以三个故事的方式向地球人传回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其中就包括曲率驱动的光速飞行技术。也同样是维德通过整合力量的方式制造出了唯一的光速飞行器。
当然更大的格局中还有歌者文明、归零者和四维空间的智慧生命。
这些都启示我们一定要更大的格局才能跳开眼下的窘境,不能仅仅从现有的维度和视野来考虑问题,很可能跳开来就海阔天空了。
这就像水滴,从既有维度简直毫无办法,但如果你从四维空间进入,就可以直接进入其内部,对其的破坏就如同探囊取物。
办案的时候,我们经常就是陷进去,出不来了,有的时候如果站到更高的视野和角度如果思考一下,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发展路径也一样,有些人觉得比赛是一条路,但如果比赛成绩不理想怎么办,再准备再比赛?
一方面机会不一定总是给你,另一方面即使机会给你了,你也未必一定能成。
因为比赛有很多偶然性因素,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因此有一个发挥的问题。
有些人虽然发挥的不好,但并不等于办案办得不好。
因此,比赛只是成长的一种路径,它绝不是唯一的,也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
事实上,条条大路通罗马,世界越来越多元化,可以获得发展进步的路径越来越多,不要被既有的思维限定住了。
而且我们还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面前的评价机制,很有可能会进行深刻的改变。
有可能现在流行的方式,十年后就不再流行了。
那么十年后的竞争方式到底是什么,未来会看重什么?
当然是更加务实、更有创造性、更具综合实力,还有更加具有影响力。
也就是更加从形式向实质的方向过渡。
我们应该及早的预见到发展模式的变化,因为适应新的发展模式和评价机制是需要大量时间的。
因为这里边有一个滞延问题,因为从知道一种发展方式开始到转变为善于应用这种发展路径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的。
因此,不仅要有一个更大的格局,而且还要提早的付诸行动,才有可能实现成效的落地。
但是我们还要知道格局其实很多,这就有点像一个套娃,一个格局又套着一个格局。
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来选择解决。
也就是不仅要格局更大,而且自己还要能够驾驭得住,这样才能真正利用格局优势的势能。
格局的主要优势就是势能,是一种居高临下的维度优势。
而这种维度优势恰好能够与自己的天资禀赋能够相互契合。
因此更大的格局也不是越大越好,还是要考虑自身的能力局限性,从而能够确保自己能够用的起来。
所谓格局意识,其实就是想象力与执行力的一种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