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集成灶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只有45亿元的海宁,要通过5年时间打造200亿元的集成灶产业带,也就是说未来5年要实现150多亿的增长。但从0至45亿的产业规模,海宁用了几十年。由此,外界对于海宁此次突然宣称要打造200亿的集成灶产业带,充满疑惑,被认为是无视产业规律的“急于求成”。
荀玉||撰稿
全方位加大对集成灶产业的扶持力度,计划通过五年时间,形成200亿规模的集成灶产业集群。
日前,海宁突然对外宣布的上述集成灶产业集群目标,引发了外界的热议。其中,不少厨电业内人士质疑,海宁方面对于集成灶产业的看好值得肯定,但是盲目通过政府手段而不是市场手段推动产业集群的打造,容易忽视产业和市场发展的规律,并对海宁当地的集成灶企业发展形成压力,容易走上一条“急功近利”的发展之路。
据悉,当前海宁主要有美大、火星人、科大、优格、潮邦、厨壹堂等6家品牌型集成灶企业,其中美大、火星人为上市公司,也是海宁在全国市场上具备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而其它4家企业基本上属于区域性品牌或制造型企业,并没有在主流市场和消费群体间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来自奥维云网推总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集成灶市场规模为304万台、256亿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集成灶产品的主战场并不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市场,而是在众多的县城,以及乡镇市场上。这也就意味着,集成灶市场未来的增长速度、增长空间将会受到城市市场上油烟机、燃气灶等厨电套系的正面竞争,以及方太等企业的集成烹饪中心等厨电新物种的抢夺。
这也就意味着,在集成灶市场规模整体不大的背景下,海宁要打造200亿的产业规模,无疑面临着“先做大集成灶市场规模的蛋糕”,才能推动海宁集成灶产业规模发展的梦想落地。
同时还需要看到,集成灶产业目前的主战场并不只是在海宁,而是在嵊州,同时还有珠三角一带。其中,近年来嵊州集成灶产业正由“集成灶·嵊州造”产业集群向“中国集成智能厨房产业基地”战略转型。此次,海宁突然抛出“高端灶·海宁造”的口号,无疑是对嵊州的正面跟进、模仿和争夺。
如今海宁现有的集成灶优质企业数量有限,以及产业链还处在发展转型之际,突然提出高端灶的概念,作为未来的目标可以理解,但是如何推动高端灶的落地,需要的不只是目标,还要有具体的动作和策略。此次,海宁方面希望通过集成灶产业整机企业招贤榜、产业核心部件企业招贤榜、海宁集成灶产业技术攻关、集成研究院招引“四大”榜单,邀请国内外集成灶产业整机企业、核心部件企业、知名研究机构、企业、团队一起发展。想法很好,但是如何落地,还是一个问题。
比如说,海宁集成灶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经营基因中,是否具备高端,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同样,对于如今的中国家庭、中国厨电产业来说,高端早已经成为一个显性因素,而不是用户的首选因素,套系、方案、场景才是未来的根本力量,也是嵊州率先转型的原因所在。
关注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家电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