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杰主任论中医脉法:天人合一的智慧与实践

老梁谈养生 2025-04-26 20:03:55

在浩瀚的中医殿堂中,脉法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医者探索人体奥秘的道路。梁世杰主任,作为中医领域的杰出代表,他对于中医脉法的理解与运用,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更彰显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梁世杰主任的中医世界,探索中医脉法背后的智慧与实践。

一、五脏本脉相乘脉法:天人合一的微观体现

梁世杰主任的五脏本脉相乘脉法,是中医脉法中的瑰宝。他强调寸口单取,三部九候,通过左寸(心、肝、肾)、右寸(肺、脾、命)的脉象变化,判断人体气血的运行状态。五行五脏本脉的划分,更是将中医理论与自然界的五行相对应,肺金浮脉、肾水沉脉、脾土迟涩脉、心火滑数脉、肝胆弦脉,每一脉都蕴含着天地之间的奥秘。

在梁主任看来,脉象的变化不仅是人体内部生理病理的反映,更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当脉象出现非其位而现其脉时,即他脏来乘,这不仅是疾病的信号,更是人体与自然失衡的体现。因此,治疗时不仅要针对病脏,更要追溯脉象的来源,随脏治之,实现天人合一的和谐统一。

二、张璐脉法:五行脏腑与天地星宿的交响

清代医家张璐的脉法,更是将天人合一的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根据五行理论,将脏腑与天地方位、星宿相对应,不仅深化了中医脏腑理论,更赋予了脉法以宇宙观的高度。在张璐的笔下,心居左寸如火旺于南,肝居左关如木旺于东,肺居右寸如金旺于西,脾胃居于右关如土旺于中而寄位西南,两尺则主肾如水旺于北。这种将人体脏腑与自然界的五行、方位、星宿紧密相连的思维方式,不仅展现了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更体现了古人对于天人合一的深刻理解。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张璐对于命门相火的阐述,更是将中医脉法与天人合一的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他认为命门相火源于肾,寄于右尺,与两肾之水火功能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着人体的阴阳平衡。这种将人体内部脏腑功能与自然界的天文现象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不仅丰富了中医脉法的内涵,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

三、心空为宗:体悟脉中的天人合一

张璐提倡入手搭脉,“心空为宗”,强调诊脉时应心无杂念,掌握要领,对脉象加以认真体会。这种注重自身对脉象的体悟与思考的诊疗方式,不仅是对医者医术的考验,更是对医者心性的修炼。在梁世杰主任看来,诊脉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心性的体现。医者只有做到心空无碍,才能真正领悟脉中的奥旨,触类旁通,实现对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精准把握。

梁主任常常以自身为例,讲述他在诊脉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他强调,每一次搭脉都是一次与患者的深度对话,通过脉象的变化,他能够感受到患者的情绪波动、体质差异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势。这种将脉象与人体、自然紧密相连的诊疗方式,不仅提高了临床诊疗的准确性,更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了医者的人文关怀和温暖。

结语:天人合一的中医智慧

梁世杰主任的中医脉法,不仅是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更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生动体现。他通过五脏本脉相乘脉法、张璐脉法以及心空为宗的诊疗方式,将人体与自然紧密相连,展现了中医脉法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在当下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梁世杰主任的中医脉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式来审视和理解人体的健康与疾病,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回归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之路。

作者简介:梁世杰 中医高年资主治医师,本科学历,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4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著名老中医陈勇,侍诊多载,深得器重,尽得真传!擅用“商汤经方分类疗法”、专病专方结合“焦树德学术思想”“关幼波十纲辨证”学术思想治疗疑难杂症为特色。现任北京树德堂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新3+3工程—焦树德门人(陈勇)传承工作站研究员,国际易联易学与养生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焦树德学术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中医药慢病防治分会首批癌症领域入库专家。荣获2020年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举办的第八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经方名医”荣誉称号。2023年首届京津冀“扁鹊杯”燕赵医学研究主题征文优秀奖获得者。事迹入选《当代科学家》杂志、《中华英才》杂志。

0 阅读:9